48“医生,超声有没有辐射,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啊?”“医生,超声不是给孕妇检查的吗?我是男的,为什么给我开超声检查啊?”“医生,检查的时候,你涂的是什么啊,涂在身上黏黏糊糊的,很不舒服,能不涂吗?”“医生,我不想明天再跑一趟,就一个腹部彩超,能不能今天先给我看了?”……我们经常能听到诸如此类的问题。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那么请耐心看下去,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了、
什么是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其实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原理对人体组织进行探查的无创性检查方式,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频率超过20000Hz,也就是超过人耳所能听到的范围,这种超声波不具有放射性,超声检查通过探头发射并接收超声波信号,再经过计算机处理,形成影像资料,供医生分析并完成疾病诊断。
超声检查的安全性怎么样
作为利用超声波原理进行检查的影像学检查方式,超声检查本身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检查项目,没有电离辐射也就没有放射性损害,并且由于超声检查剂量以及检查耗费的时间都完全处于安全范围内,所以对人体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即使在孕妇、儿童当中也能够广泛使用,目前超声检查本身也是产前筛查的重要项目之一。
检查时涂抹的“凝胶”是什么
在使用超声探头进行探查前,医生会首先在局部皮肤上涂抹一些透明凝胶状物质,这其实是耦合剂,作用在于消除探头以及皮肤之间的空气,这样能够让超声波更有效地传入皮肤与组织内,由此提高成像的质量,图像也就更加清晰。耦合剂本身是水溶性的高分子凝胶,无色、无味、无毒,也没有刺激性,检查后使用纸巾擦拭或用清水清洗均可,无需担心其安全性或刺激性。
为什么有时候需要空腹检查
部分超声检查前,医生会要求空腹一段时间,一般这种空腹要求会在胆囊、肝脏、胰腺、肾脏以及脾脏、腹腔血管等腹部检查时提出,其原因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减少气体的干扰,超声波探查的质量受气体影响非常大,进食后胃肠道内的食物、气体以及具有产气效果的食物都会影响影像,从而导致检查的质量、准确性受到干扰。二是器官功能的特殊性要求,例如胆囊,进食后胆囊收缩变小、胆汁排空,会导致无法看清其中的小息肉与小结石,所以胆囊检查一般会要求空腹8-12个小时,确保胆汁充盈、便于探查。
为什么有时候需要憋尿检查
另有一些时候,医生会要求超声检查前憋尿一段时间,这种要求一般是在膀胱、子宫附件、前列腺、精囊等盆腔器官的检查中提出,主要是因为盆腔脏器相对较深,并且周围有肠管包围,肠管内的气体以及内容物都会干扰超声波,而充盈的膀胱可以推开肠管,形成一个透声窗,让超声波更好地探查后方器官。
超声检查能查到什么
超声检查的范围非常广泛,不同部位的超声检查所能探查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例如最为常见的腹部超声,主要用于探查肝、胆、胰、脾、肾以及腹腔血管,探查各个器官的大小、形态以及结构,观察其中是否存在肿瘤、结石等病理变化。盆腔超声检查主要用于探查膀胱、子宫、卵巢、前列腺、精囊等,观察其中是否存在增生、炎症、结石或者肿瘤等问题。心脏超声则可评估心脏的大小,观察其结构、收缩与舒张功能,观察瓣膜的活动情况以及血流情况。血管超声主要用于评估颈动脉、四肢动静脉血管,观察是否存在血管斑块,或者血管狭窄问题,血栓或其他血流异常情况也能够有效探查。一些浅表器官也能使用超声探查进行疾病诊断,例如甲状腺、乳腺、淋巴结、睾丸、皮下包块等,能够通过超声探查这一类部位的肿物内部情况,发现其中的炎症情况。肌骨超声则可探查肌肉、韧带、周围神经、关节,判断其是否存在结构性的损伤或是占位病变、炎症。在产科,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通常用于产前筛查。
由上可见,超声检查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安全、高效检查项目,不论是超声波本身,还是使用的耦合剂凝胶,整体过程均无需担忧检查安全性问题,但是具体检查过程中以及检查前后的准备注意事项,则需要根据个体检查部位的不同进行区分,患者只需要按照医护人员的叮嘱,按要求执行即可接受高效、可靠的超声检查。读者朋友们,看完这篇文章,您是否已经找到了心中想要的答案呢?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