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婷  单位:宁乡市灰汤中心卫生院 内科护理  发布时间:2025-07-24
1099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常因感染、空气污染等因素诱发急性发作。急性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加剧、痰液增多等症状,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一、识别急性发作的关键信号

慢阻肺急性发作并非突然发生,而是以原有症状加重为特征,家属需密切观察以下表现: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频率增加,痰液量增多且变稠,可能从白色黏痰转为黄脓痰;呼吸困难加重,静息时即感呼吸费力,活动后更甚;部分患者可闻及哮鸣音(类似哨声)。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严重者出现口唇发紫(紫绀)、大汗淋漓、意识模糊等缺氧表现。

并发症信号:若合并右心衰竭,可能出现下肢水肿、尿量减少;长期发作未控制者,体重可能持续下降。

二、急救五步法

第一步: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咳嗽排痰:轻拍患者背部(从下至上、从外至内),帮助痰液松动;若痰液黏稠难以咳出,可指导患者深吸气后屏气3秒,再用力咳嗽。

清除口腔异物:若患者意识清醒,协助其取侧卧位,防止误吸;若意识模糊,需立即清理口腔分泌物。

第二步:调整体位与心理安抚

半卧位或端坐位:患者取坐位,身体前倾,肩部放松,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缓解呼吸困难。

稳定情绪:急性发作时,患者常因恐惧加重症状,家属需保持冷静,用温和语言安慰患者,避免其过度紧张。

第三步:及时吸氧与药物干预

低流量吸氧:若家中有制氧机或氧气瓶,立即给予鼻导管吸氧,流量控制在1-2L/min(高流量可能抑制呼吸中枢)。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次2喷,每20分钟可重复1次,缓解支气管痉挛。

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可与沙丁胺醇联合使用,增强疗效。

糖皮质激素应用:若症状严重,可口服泼尼松(30-40mg/日)或静脉注射甲泼尼龙,但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注意事项:药物使用前需确认患者无禁忌症(如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慎用抗胆碱能药物),并观察不良反应(如心悸、手抖)。

第四步:监测生命体征与病情评估

观察呼吸频率: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若>30次/分提示病情危重。

检查血氧饱和度:若家中有指脉氧仪,目标值应维持在90%以上;若持续低于85%,需立即就医。

评估意识状态:若患者出现嗜睡、昏迷,提示严重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需紧急处理。

第五步:紧急送医与院前沟通

拨打120:说明患者情况(如慢阻肺病史、当前症状、已采取的措施),确保急救人员携带无创呼吸机等设备。

准备医疗资料:携带患者病历、用药记录、近期检查报告(如胸部CT、肺功能),以便医生快速制定方案。

三、预防急性发作的日常管理

急救是事后补救,预防才是关键。

1.避免诱因:

戒烟并远离二手烟,减少空气污染暴露(如雾霾天佩戴口罩)。

预防呼吸道感染,流感季节接种疫苗,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2.规律用药:

监督患者长期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定期复查肺功能,调整治疗方案。

3.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吸气时用鼻,呼气时缩唇如吹口哨)和腹式呼吸,增强呼吸肌力量。

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提高心肺耐力。

4.营养支持:

保证蛋白质摄入(如鸡蛋、鱼肉),补充维生素D和钙,预防骨质疏松(长期使用激素者需注意)。

控制盐分摄入,减轻水肿症状。

四、常见误区与科学认知

误区一:“急性发作时,吸氧流量越高越好。”

科学解释:高流量吸氧可能抑制慢阻肺患者的呼吸驱动,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甚至引发肺性脑病。

误区二:“症状缓解后即可停药。”

科学解释:慢阻肺需长期规范治疗,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加速肺功能下降。

误区三:“急救时只需吸氧,无需用药。”

科学解释:吸氧可缓解缺氧,但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能直接改善气道痉挛和炎症,两者需联合使用。

慢阻肺急性发作的急救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家属的快速反应和科学处置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通过掌握识别症状、急救步骤、预防管理三方面知识,可最大限度降低疾病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