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雪娇  单位:山东省康复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6
8563

“刚喝了口水就呛得直咳嗽,最近这情况越来越频繁了。”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多数人会把呛咳归咎于“吃得太急”“注意力不集中”,但如果频繁出现吃饭喝水呛咳的情况,就需要警惕——这可能是吞咽功能减退发出的信号。

吞咽需要口腔、咽喉、食道等多个部位的肌肉协调配合,同时依赖神经中枢的精准调控。正常情况下,食物或水进入口腔后,会通过舌头的搅拌推送至咽喉部,此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气管入口,防止食物进入气道,随后食道开口打开,食物顺利进入消化道。整个过程流畅且迅速,通常在几秒钟内完成。

而当吞咽功能减退时,这个“流程”就会出现紊乱。肌肉收缩力量减弱、协调能力下降,会导致食物推送速度变慢;神经反应迟钝则可能使会厌软骨闭合不及时,气道防护出现漏洞。这时,水或食物就容易“跑偏”进入气管,引发呛咳。

频繁呛咳背后隐藏着不小的健康风险,其中最危险的是误吸性肺炎。当食物或水进入气管后,可能会沉积在肺部,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引发肺部感染。临床上,许多老年肺炎患者追溯病因时,都能发现长期吞咽功能减退的病史。此外,反复呛咳会让人对进食产生恐惧,逐渐减少进食量,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进一步削弱身体免疫力,形成恶性循环。

哪些人是吞咽功能减退的高发人群呢?首先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会自然萎缩,神经反应速度也会下降,吞咽功能随之退化。其次是中风患者,脑部血管病变可能损伤控制吞咽的神经中枢,导致吞咽功能突然下降。此外,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以及头颈部肿瘤术后患者,也容易出现吞咽功能障碍。

对于轻度吞咽功能减退的人群,可以通过一些日常训练改善症状。空咽训练就是简单有效的方法。空腹时反复做吞咽动作,每次做5~10次,每天练习3~4组,能增强咽喉部肌肉力量。口腔运动训练也很有帮助,比如伸舌头、舌头左右摆动、鼓腮等动作,可提高口腔肌肉的灵活性。进食时则要注意细嚼慢咽,避免边吃边说话,选择软质、易吞咽的食物,喝汤或喝水时可以用勺子小口慢喝,减少呛咳风险。

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吞咽电刺激治疗,通过低频电流刺激咽喉部肌肉,促进肌肉收缩功能恢复;也可以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如冰刺激训练(用冰棉签刺激咽喉部),提高神经敏感性。对于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可能需要短期通过鼻饲管补充营养,待吞咽功能改善后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吞咽功能减退虽然常见,却常常被忽视。它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当我们或身边的人出现频繁呛咳等症状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关注、尽早干预,通过科学的训练和治疗,大多数人的吞咽功能都能得到改善。毕竟,能顺畅地享受每一顿饭,本身就是健康最朴素的体现。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