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李双 鲜金员 程瑶  单位: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6
10203

近年来,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家长需简单了解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早期发现小儿问题,及时就医。

一、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概述与临床表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是一种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E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它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因此也被称为“亲吻病”。典型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伴有肝脾肿大,典型外周血特征为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增加。我国儿童发病高峰年龄为4-6岁:(1)发热:90%~100%的病例有发热,体温可达38.5-40℃,无固定热型,约1周,重者2周或更久,幼儿可不明显。(2)咽峡炎:约50%的患儿扁桃体有灰白色渗出物,25%的患儿上腭有淤点。(3)80%~95%的病例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但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 此外,鼻塞、打鼾、眼睑水肿、乏力、肝脾肿大等症状也常见,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皮疹、黄疸。

二、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

“亲吻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为对症治疗,高热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给予退热药及物理降温等,严重肝功能异常时,加用保肝药等。实行呼吸道隔离,预防交叉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0~24℃,湿度50%~60%。保持室内及患儿安静,保证卧床休息,防止剧烈哭闹。患儿下床活动嘱动作轻缓,避免剧烈运动(如跑跳),应避免任何可能挤压或撞击脾脏的动作,以防脾破裂,并按时复查彩超。鼓励患儿多饮水,保证水分摄入,进食以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避免进食坚硬食品,以免损伤咽部,加重咽部充血、水肿。加强口腔护理,注意口腔清洁,可予以盐水漱口,改善咽痛。重症患儿如出现反复高热、呼吸困难、精神萎靡、惊厥抽搐、嗜睡昏迷等症状,家长需及时就医。

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常见误区

误区1:“传单是细菌感染,要用抗生素!”

①EBV是病毒,抗生素无效。

②除非合并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

误区2:“症状消失就能剧烈运动!”

①传单患者常伴有脾肿大(约50%的病例),即使退烧,脾脏可能仍未恢复。剧烈运动(如打球、跑步)可能引发脾破裂,危及生命。

②建议症状缓解后至少一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B超确定脾脏大小。

误区3:“只有亲吻才会传染!”

①虽然俗称“亲吻病”,但传播途径不限于亲吻。

②还包括共用餐具、水杯,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儿童还可能通过大人咀嚼食物喂食或共用玩具感染。

误区4:“感染后终身免疫不会复发”

①EB病毒感染后通常终身携带病毒,但免疫力正常的人很少复发。②病毒可能潜伏在体内,免疫力低下时(如化疗后)可能重新激活。

误区5:“血常规正常就能排除传单”

①传单的典型血象是淋巴细胞升高+异型淋巴细胞>10%,但早期可能不明显。

②确诊需结合EB病毒抗体检测,不能单靠血常规。

四、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预防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餐具和玩具,避免亲吻儿童,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成人不要口对口给孩子喂饭,避免接触感染者的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

2.在病毒高发的冬末春初季节,家长需保持警惕,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出门带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尽量避免让儿童与感染EBV的人亲密接触,尤其是在对方出现症状时。

3.增强免疫力:保持充足睡眠、适度锻炼、多喝水、多食用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绿色蔬菜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