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喉咙总像卡了团棉花,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说话多了就干痒,晨起刷牙还恶心”——不少人被慢性咽炎困扰数月甚至数年,明明没感冒,喉咙却总“不舒服”。其实慢性咽炎不是“小毛病”,而是咽喉黏膜的慢性炎症,若不科学养护,容易反复加重,影响生活质量。今天就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维度,聊聊慢性咽炎的科普知识。
慢性咽炎到底是什么
从西医角度看,慢性咽炎是咽喉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和“慢性肥厚性咽炎”两类,前者多表现为喉咙干、痒、有轻微异物感,后者则可能因淋巴滤泡增生,异物感更明显。
它的诱因远比想象中普遍:
用嗓过度:教师、主播、销售等人群长期大声说话,咽喉黏膜反复受刺激;
环境刺激:雾霾、粉尘、二手烟,或长期待在空调房(空气干燥);
生活习惯:熬夜、嗜辣、喝浓茶咖啡,会加重黏膜充血;
继发问题:鼻炎、鼻窦炎的分泌物倒流刺激喉咙,或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灼伤咽喉)。
而中医将其归为“喉痹”,核心是“咽喉失养”——咽喉是肺胃门户、肾经通路,肺虚则津液少(干痒)、脾虚则湿气重(黏痰)、肾虚则久难愈(反复),常见三种证型:
肺肾阴虚型:干痒为主,伴干咳少痰、夜间加重;
脾胃虚弱型:黏痰明显,伴腹胀、大便不成形;
痰瘀互结型:异物感强,病程超过3年或常接触粉尘者易中招。
日常怎么护?分场景给方案
慢性咽炎的核心是“养大于治”,不用总依赖药物,做好这4点,能明显减轻不适:
1.饮食:吃对“润喉”,避开“伤咽”
按体质选食材:阴虚者多吃蒸雪梨、银耳百合汤、麦冬泡水(补津液);脾虚者常喝山药茯苓粥、炒薏米水(祛湿气);痰瘀者泡陈皮山楂茶、吃白萝卜(化痰活血);
必避“刺激项”:过烫的汤面(高温损伤黏膜)、麻辣火锅(加重充血)、烟酒咖啡(直接刺激黏膜),尤其注意睡前2小时别吃甜腻食物(避免反流)。
2.用嗓:别“过度”也别“克制”
把握“休息节奏”:每连续说话1小时,停下来喝温水润喉,休息5分钟;避免刻意小声说话(会让咽喉肌肉紧张,反而更累);
应急小技巧:喉咙干痒时,轻轻发“嘶”音(激活咽喉黏膜分泌),或含一口温水慢慢咽(别猛灌)。
3.环境:给咽喉“造个舒适区”
干燥季节用加湿器:湿度保持在50%~60%(过高易滋生霉菌,过低黏膜干),每天换水清洁;
污染天做好防护:雾霾或粉尘环境戴N95口罩,回家后用淡盐水漱口(1杯温水+半勺盐,仰头含漱30秒,清洁黏膜);
远离“隐形刺激”:少去油烟重的餐馆,避免长期待在有人吸烟的环境。
4.作息:别让“熬夜”“生气”拖垮咽喉
睡够“养阴时间”:23点前入睡,熬夜会耗伤肾阴,加重喉咙干;
管好“坏情绪”:焦虑、生气时“肝气郁结”,易化火上冲咽喉,情绪差时可散步10分钟,或按揉脚背上的“太冲穴”(疏肝理气)。
这些“护咽”做法其实在伤咽
误区1:一不舒服就喝凉茶、吃清热药
很多人以为咽炎是“上火”,长期喝菊花茶、吃牛黄解毒片。但慢性咽炎多是“本虚”,凉茶和清热药偏寒凉,会伤脾胃,反而加重湿气,让咽炎更反复。
误区2:靠润喉糖“救急”,越含越痒
市面上多数润喉糖含薄荷、冰片,短期清凉,长期会刺激黏膜,让敏感度升高;建议选无薄荷、含甘草或蜂蜜的温和款,每天不超过3颗。
误区3:“不疼就不管”,忽视反流问题
部分人咽炎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胃酸夜里反流到喉咙),虽不疼但会反复干痒,若同时有“烧心、嗳气”,要注意睡前3小时别吃东西,必要时就医调理。
慢性咽炎就像“咽喉的慢性疲劳”,不会一下子好,但也不会一直坏——只要找对诱因、做好养护,1-2个月就能明显感受到变化。生活中巧用妙招,可明显改善你的咽炎症状,解决你的“咽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