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洁娥  单位:罗定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15
173

你的心脏,本该是生命的节拍器,稳定地奏响着“咚-哒、咚-哒”的旋律。但有时,它突然乱了方寸,变成一阵急促、慌乱、毫无规律的“扑通扑通扑通”。

这很可能就是心房颤动(房颤),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作祟。

心房:心脏的“发动机舱”

不妨把心脏想象成一座精密的双泵站,分为上方的“心房”和下方的“心室”。正常心跳时,心房会率先规律收缩,像做预备动作一样,将血液推入心室;紧接着,心室强力收缩,作为主泵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这一系列协调的动作,由心脏自身的“电路系统”精准控制,确保血液循环有序进行。

当心房“失控颤抖”

房颤发生时,心房的“电路”一片混乱!心房肌不再协调收缩,而是像“触电般”快速、无序地颤动(每分钟可达350~600次!)。这会导致以下问题:

1.心房功能丧失:心房无法有效收缩泵血,仅靠被动充盈向心室输送血液,效率大大降低。

2.心室“遭殃”:心室被混乱的电信号狂轰滥炸,虽然不会跟着心房那么快跳(心室有保护机制),但跳动也变得快而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钟),让人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不适。

3.血流“淤滞”:心房内血流缓慢、淤滞,尤其在心耳(心房的小口袋)处,极易形成血栓——这就是房颤最凶险的并发症。

沉默的刺客:中风风险飙升

那些在心房内形成的血栓,一旦脱落,会随血流漂走。最可怕的是,它们极易堵塞脑动脉,导致缺血性脑卒中(中风)。数据显示: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且由房颤导致的中风往往更严重,致死致残率更高。可怕的是,部分房颤患者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首次发病可能就是中风!因此它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抚平”颤动,我们能做什么

面对房颤,现代医学有成熟的策略来“抚平”这颗颤动的心,核心目标是预防中风和控制症状:

1.抗凝治疗:防栓保命(重中之重)

作用:阻止血液在心房内凝固形成血栓,是预防中风的最核心措施。

常用药物:

华法林:这是一个经典老药,效果确切,但需频繁抽血监测凝血功能(INR),并注意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使用方便(固定剂量),无需常规监测凝血,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少,安全性(尤其出血风险)通常更优,已成为首选。

注意事项:医生会根据您的卒中风险评分(如CHA₂DS₂-VASc评分)决定是否需要抗凝。一旦需要,务必长期、规律服用,擅自停药会使中风风险大幅升高!

控制心室率:稳住“主泵”

目的:减慢过快且不规则的心室率,减轻心悸、乏力等症状,保护心脏功能。

常用药物: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洋地黄类(如地高辛)。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

恢复窦性心律:治本之策

目的:尝试让心脏重新恢复正常的节律(窦性心律)。

方法:

药物复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转复心律并维持。适用于部分新发或阵发性房颤患者。

电复律:在麻醉下,通过体外电击使心脏瞬间“重启”,恢复窦律,这种方法快捷有效。

导管消融术:微创手术,通过血管将导管送入心脏,找到并消除心房内导致房颤的异常“电路”(通常是肺静脉起源的病灶)。对于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阵发性房颤,或部分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是重要的根治性手段,成功率较高,且技术成熟,创伤小,恢复快。

如何早期揪出这个“沉默的杀手”

1.学会自摸脉搏:安静时,用食指、中指轻按对侧手腕桡动脉(大拇指根部下方)。感受跳动是否整齐规律、频率是否过快(如每分钟超过100次)。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2.关注身体信号:心悸、心慌、胸闷、气短、乏力、头晕、活动耐量下降。即使症状轻微或短暂,也需要警惕。

3.善用便捷工具:带有心率监测功能的智能手表、手环等,能提示心率异常(尤其是不规则提示),可作为筛查辅助。

4.定期体检: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金标准。常规体检或出现可疑症状时,务必做心电图。对于阵发性房颤,可能需要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才能捕捉到。

生活方式的“心脏友好”改造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房颤治疗的基石,能有效减少发作、改善治疗效果:

1.健康饮食:

低盐:控制钠盐摄入(每天少于6克,约1个啤酒瓶盖),有助于控制血压和减轻心脏负担。少吃咸菜、腊肉、加工食品、酱油等含盐量高的食物。

均衡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鱼、禽肉、豆制品)。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如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糕点)。

控制体重:超重或肥胖是房颤的重要诱因。通过饮食和运动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BMI18.5-23.9kg/m²)。

2.规律运动:

咨询医生:在医生评估心功能并同意后,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

循序渐进:选择散步、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等运动,避免剧烈、竞技性运动。

强度适中:运动时感觉微微出汗,能正常交谈但不适合唱歌。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明显心慌、胸闷、胸痛、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休息,必要时就医。

3.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是房颤明确危险因素,必须彻底戒烟,必要时寻求专业戒烟帮助。

限酒/戒酒:过量饮酒是房颤的常见诱因,最好戒酒。如果实在要喝,严格限制量,并注意个体差异,有些人即使少量饮酒也可能诱发房颤。

4.管理压力,保证睡眠:

减压: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易诱发房颤。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听音乐、培养兴趣爱好等。

充足睡眠:保证每晚7~8小时高质量睡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严重伴呼吸暂停)与房颤关系密切,如有怀疑应及时就医筛查。

5.控制合并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甲减)等都是房颤的危险因素或合并症。要严格遵医嘱治疗和管理这些基础疾病,定期监测相关指标(血压、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等),按时复诊。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