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秀坤  单位:宜宾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1
24

对于新手妈妈而言,产后母乳喂养既是与宝宝建立亲密联结的重要方式,也是一场需要科学应对的“挑战”——乳房胀痛、乳汁淤积、通乳难题等问题,常常让不少妈妈陷入焦虑。今天就从乳房生理变化、通乳实操技巧、胀痛预防方法三个维度,为大家带来一份实用的产后乳房护理指南,帮助妈妈们轻松开启母乳喂养之旅。

产后乳房的“变化时间表”

1.产后1~3天:初乳期,乳房“唤醒阶段”

产后1~2天内,乳房会分泌少量淡黄色、黏稠的“初乳”,这是宝宝最珍贵的“第一口粮”,富含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等营养成分。此时乳房通常不会明显胀痛,但会有轻微发胀感,这是乳腺管逐渐“苏醒”的信号。

2.产后3~7天:乳汁过渡期,警惕“生理性胀痛”

产后3天左右,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乳汁分泌量会快速增加,乳房会出现明显肿胀、变硬,甚至伴随轻微疼痛,这被称为“生理性胀痛”,是乳汁大量分泌的正常表现,但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发展为乳汁淤积。

3.产后7天以后:成熟乳期,维持乳房“稳定状态”

产后7~10天,乳汁逐渐过渡为成熟乳,分泌量趋于稳定,乳房胀痛感会明显缓解。此时护理的核心是预防乳头皲裂、乳腺炎,同时保持乳汁通畅。

妇产科护士的“通乳实操指南”

乳汁淤积是产后乳房问题的“源头”,一旦出现硬块、胀痛,需及时通乳。以下是临床验证有效的通乳方法,新手妈妈可在家操作。

1.通乳前准备:先“软化”乳房

若乳房胀痛明显、硬块较硬,直接按摩易损伤乳腺,需先软化乳房。

温敷法:用40℃左右的温毛巾敷在乳房上,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

宝宝吸吮法:让宝宝先吸吮胀痛明显的一侧乳房,宝宝的吸吮力是最自然的“通乳工具”,能有效刺激乳腺管收缩,帮助乳汁排出。

2.正确按摩:“从外到内,循序渐进”

软化乳房后,可进行轻柔按摩,手法需遵循“从乳腺管末端向乳头方向推进”,避免用力按压硬块。

第一步:环形按摩:双手掌心轻轻包裹乳房,从乳房外侧向乳头方向做环形按摩,力度以妈妈感觉舒适、无疼痛为宜,每次按摩5~10分钟,帮助放松乳房。

第二步:纵向按摩:用手指指腹从乳房上方向乳头方向纵向推揉,再从乳房下方向乳头方向推揉,每个方向按摩3~5分钟,促进乳汁向乳头汇集。

第三步:硬块处理:若触摸到硬块,用手指指腹轻轻按压硬块周围,以“打圈”的方式慢慢向乳头方向推揉,每次按压1~2分钟,间隔3~5分钟重复一次,直到硬块逐渐软化。

避开这些“护理误区”,减少乳房不适

产后乳房胀痛,除了及时通乳,更要做好预防。很多妈妈因护理不当加重胀痛,以下是常见的误区及正确做法:

1.误区一:“乳房胀痛,用热敷代替按摩”

真相:温敷仅能软化乳房,无法彻底疏通乳腺管。若只温敷不及时排空乳汁,乳汁会持续淤积,胀痛会越来越严重。正确做法是:温敷后10~15分钟内,通过宝宝吸吮或吸奶器排空乳房,再配合轻柔按摩,才能有效缓解胀痛。

2.误区二:“乳头皲裂,就停止母乳喂养”

真相:乳头皲裂多因宝宝含乳姿势不当导致,停止母乳喂养会导致乳汁淤积,加重乳房问题。正确做法是:调整含乳姿势,每次喂完奶后,在乳头涂抹食品级成分的“乳头保护霜”,若皲裂严重,可暂时用吸奶器吸出乳汁喂宝宝,待乳头愈合后再亲喂。

3.误区三:“产后马上喝浓汤,催奶效果好”

真相:产后3~7天是乳汁分泌的“关键期”,此时乳腺管尚未完全通畅,过早喝浓汤会导致乳汁中脂肪含量过高,堵塞乳腺管,加重胀痛。正确做法是:产后1周内以清淡饮食为主,1周后再逐渐增加汤水摄入,且喝汤时撇去表面浮油,避免过多脂肪摄入。

特殊情况:这些信号提示“需及时就医”

若出现以下情况,说明乳房问题可能已发展为乳腺炎或其他疾病,需立即就医,切勿自行处理:

乳房胀痛剧烈,伴随发热(体温超过38.5℃)、寒战、乏力等症状。

乳房出现明显红肿、疼痛,触摸时有硬块且无法推动。

乳头出现明显破损、出血,或乳汁中带血。

通乳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反而持续加重。

结语

产后乳房护理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也是新手妈妈“必修课”。记住:科学的护理方法、正确的通乳技巧、及时的问题处理,能帮助妈妈们轻松应对乳房胀痛、乳汁淤积等问题,让母乳喂养成为与宝宝亲密互动的美好体验。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