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云  单位:宁波市北仑区白峰街道社区卫生中心  发布时间:2025-10-21
37

宫颈癌作为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每年导致超30万女性死亡。但鲜为人知的是,90%的宫颈癌可通过疫苗接种和定期筛查实现有效预防。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主任医师任彤指出:“疫苗接种与规范筛查是阻断宫颈癌的‘黄金双剑’,二者缺一不可。”

疫苗接种:构筑第一道免疫防线

1.疫苗类型与接种时机

目前国内上市的HPV疫苗包括二价、四价和九价三种,覆盖HPV16/18等高危型别。研究显示,接种二价疫苗可使宫颈癌前病变风险降低87%,九价疫苗覆盖范围更广,可预防92%的宫颈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9-14岁女性优先接种,此时免疫应答最强且成本效益最高。即使已有性生活,26岁前接种仍可降低65%的感染风险。

2.接种禁忌与注意事项

妊娠期、急性发热期女性需暂缓接种,哺乳期女性可咨询医生后接种。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24小时内避免注射部位沾水,3天内忌剧烈运动和饮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主治医师杜薇提醒:“若接种期间怀孕,应暂停后续剂次,产后继续完成免疫程序。”

3.疫苗局限性

现有疫苗无法覆盖所有高危型HPV,且对已感染者保护效果有限。因此,接种后仍需定期筛查。

定期筛查:捕捉癌前病变的“雷达”

1.筛查方法与流程

宫颈细胞学检查(TCT):通过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检测异常,建议21-29岁女性每3年一次。

HPV检测:直接检测高危型HPV感染,30岁以上女性可每5年联合TCT筛查。

阴道镜+活检:对筛查异常者进行精准诊断,是确诊癌前病变的“金标准”。

2.筛查策略调整

21-29岁:每3年一次TCT,无需HPV检测。

30-65岁:每5年联合TCT+HPV,或每3年单独TCT。

高危人群:免疫缺陷、多性伴侣者需缩短筛查间隔。

65岁以上:若过去10年筛查结果阴性,可停止筛查。

3.筛查前准备

检查前24小时避免性生活、阴道用药,避开月经期。筛查后若出现少量出血属正常现象,但持续出血或腹痛需及时就医。

综合防控:多维度降低风险

1.行为干预

安全性行为:固定性伴侣,正确使用避孕套可降低70%的HPV感染风险。

延迟初次性行为:16岁前发生性行为者感染风险增加3倍。

戒烟:吸烟女性患宫颈癌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倍,烟草中的致癌物会破坏宫颈免疫屏障。

2.健康管理

营养支持:每日摄入500g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A、C、E,增强免疫力。

运动干预: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可降低30%的感染风险。

体重控制:BMI≥25者感染风险增加40%,需通过饮食与运动维持健康体重。

3.慢性病管理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长期高血糖会削弱宫颈局部免疫功能。艾滋病感染者、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等免疫抑制人群需每6个月筛查一次。

误区澄清:科学认知是关键

误区1:“接种疫苗后无需筛查”

疫苗仅预防部分高危型HPV,且无法清除已有感染。即使完成接种,仍需按年龄规范筛查。

误区2:“筛查越频繁越好”

过度筛查可能导致阴道微环境破坏,增加感染风险。30岁以下女性无需HPV检测,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误区3:“只有已婚女性需要筛查”

21岁以上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均需筛查,与婚姻状态无关。

未来展望:消除宫颈癌不是梦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年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目标是将宫颈癌发病率降至4/10万以下。通过疫苗接种、规范筛查、及时治疗的三级预防体系,这一目标完全可期。任彤主任强调:“女性应建立‘疫苗接种+定期筛查+健康生活方式’的防控意识,将宫颈癌扼杀在萌芽阶段。”

从今天起,为自己预约一剂HPV疫苗,制定一份筛查计划,用科学手段守护宫颈健康。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治疗,每一次主动筛查都是对生命的郑重承诺。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