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敏  单位:资中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1
67

在数字化时代,儿童用眼场景愈发复杂,近视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议题。教育部20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小学生近视率突破45%,初中生近视率超70%,且低龄化趋势明显。近视不仅会导致孩子视物模糊,影响学习与运动,若发展为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度),还可能引发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等不可逆眼部疾病,严重威胁终身视力健康。面对这一现状,传统防控手段的局限性逐渐凸显,而“低浓度阿托品+VR视觉训练”的协同方案,为儿童近视防控开辟了新路径。

传统近视防控手段难以满足全面防控需求:框架眼镜作为最基础的矫正工具,仅能帮助孩子看清物体,无法阻止近视度数加深;角膜塑形镜(OK镜)虽能通过夜间佩戴暂时改变角膜形态,实现白天“无镜视物”,且对近视进展有一定延缓作用,但对佩戴者角膜形态、卫生习惯要求极高,过敏体质或角膜条件不佳的儿童无法使用,还存在角膜感染的潜在风险。低浓度阿托品(临床主流为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是经大量临床验证的近视延缓药物,其作用机制精准针对近视进展的核心环节。一方面,它能抑制眼轴异常增长——儿童近视的本质是眼轴长度超过正常范围,导致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低浓度阿托品可调节眼内多巴胺分泌,减缓巩膜组织的异常增厚与扩张,从而降低眼轴增长速度。研究数据显示,坚持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的儿童,近视年进展率可降低50%~60%,有效延缓近视向高度近视发展。另一方面,它能缓解睫状肌痉挛,对于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写作业、刷短视频、玩电子游戏)引发的假性近视,可放松紧张的眼部肌肉,避免假性近视转化为真性近视。在安全性上,该浓度阿托品副作用轻微,仅少数儿童可能出现轻微畏光、近距离阅读模糊等情况,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不影响正常生活与学习。

VR视觉训练则通过沉浸式技术,从功能层面改善儿童视觉系统协调性,为近视防控提供辅助支撑。许多近视儿童存在双眼视功能异常,如调节滞后(看近物时睫状肌调节反应缓慢)、集合不足(双眼注视近物时内聚能力弱),这些问题会导致眼部疲劳感加剧,进而加速近视进展。VR视觉训练依托虚拟现实技术,打造趣味化训练场景:在“太空追逐”场景中,儿童需双眼协同追踪移动的虚拟星球,锻炼调节与集合的同步性;在“立体迷宫”场景中,通过识别虚拟立体结构的层次与方位,提升双眼视差感知能力。与传统视觉训练相比,VR技术可模拟远距离视物环境,让眼睛在训练过程中保持放松状态,避免因长时间近距离盯着屏幕加重用眼负担。

低浓度阿托品与VR视觉训练的协同应用,实现了“生理控制+功能优化”的双重效果,优势显著。在防控效率上,低浓度阿托品从根源抑制眼轴增长,控制近视进展核心因素;VR视觉训练改善双眼视功能,减少疲劳对近视的“助推作用”,两者结合后,儿童近视年进展率较单一使用阿托品再降低20%~30%。在依从性上,低浓度阿托品需每日滴用,部分儿童因害怕滴眼药水产生抵触情绪;而VR视觉训练以“闯关打卡”“积分兑换奖励”等游戏化设计,极大提升了儿童参与积极性,训练依从性达85%以上,间接保障了药物使用的规律性。

不过,使用该协同方案需遵循科学规范:首先,需经专业眼科医生进行个体化评估,通过检查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双眼视功能等指标,判断儿童是否适合该方案,对阿托品过敏、患有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的儿童需禁用;其次,严格遵循使用规范,低浓度阿托品需按医嘱剂量滴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VR视觉训练每次时长控制在15~20分钟,每周3~4次,避免过度训练;最后,定期复查至关重要,每3-6个月需到医院复查视力、眼轴长度等指标,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方案,确保防控效果与安全性。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