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静  单位:彭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发布时间:2025-06-25
369

在普通人的心目中,手术室给人的感觉就是充满神秘感的一个场所,洁白的无影灯、整齐摆放的各种器械、穿着无菌服装的医护人员,构成了人们对手术室的基本认知。然而,在这看似熟悉的场景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冷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关乎手术的成功与否,更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温度背后的科学考量

进入手术室后,大部分人都能感觉到一股寒意,因为这里的环境,一般都会保持在22摄氏度到25摄氏度的范围内,这样的温度不是胡乱设置的,而是通过无数次的实验,才确定下来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这样的温度可以让外科医师更好地集中注意力。长时间的外科手术,对医师的体能和精神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合适的温度,能让医师不会因为炎热而感到焦躁、疲惫,从而保证工作的平稳进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在手术室里保持较低的温度,可以减缓病人的代谢,从而降低切口的感染几率。但低温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患者可能出现低体温症,从而导致血液凝固、血液循环受阻,所以手术室内还配置有加温毯、充气式加温装置等多种保温装置,在保证手术环境适宜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温暖保障。

无影灯并非真的“无影”

手术室中那巨大的圆形无影灯,是手术室的标志性设备之一。它看似能让手术区域没有任何阴影,但实际上,无影灯并非真的能消除所有影子。无影灯是利用多个照明设备,在不同的方向对操作区域进行照明,其中一个光源所形成的阴影会被其他光源的光线所淡化,从而减弱阴影的清晰程度,实现“无影”的目的。当代的无影灯一般都是采用多个灯座,而每一个灯座内都有几十颗乃至几百颗发光二极管,它们都是通过特别的结构来模仿天然的光线,从而产生均匀、柔和、高亮度的光线。另外,无影灯还具有亮度、色温调节等功能,让医师能够针对各种术式、需要,精确调节光线,保证视野的清晰度,不错过每一处手术的小细节。

手术器械的“特殊待遇”

手术器械的消毒和管理有着极为严格的流程。就拿最普通的解剖刀来说,在操作之前和之后都要经过一系列的消毒处理。操作之前,要对手术仪器进行预清洗、酶洗、漂洗、终末漂洗等多道清洗工序,将仪器表面残留的血液、组织残渣等杂质清除干净,然后再经过121-134摄氏度的高温高压,彻底杀死其中的各种微生物,其中就包括芽孢。为保证灭菌的有效性,在每个灭菌周期中都要放入一种生物检测试剂,以确定其灭菌效果。在手术室里,器械护士会像对待珍宝一样管理这些器械,每一种器械都有固定的摆放位置和使用顺序,操作的时候,器械的传递和清点也是非常标准的,就算是一根很细的缝合针,在术前和术后都要仔细检查,防止遗留在患者体内。

医护人员的“无声沟通”

在手术台上,医生与护士的配合就像一台精密的机械,他们有着很多特殊的交流方法。比如,在传递手术器械时,医生无需开口,只需做出特定的手势,器械护士就能准确递上所需器械。这种默契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经过大量的手术配合训练。手术室里的语言交流也有着严格规范,每一句指令都简洁明了、专业准确,避免因误解而影响手术进程。另外,在手术室内,也会采用不同的色彩标识与警示语,例如,红色代表危险、蓝色代表无菌等,通过视觉提示,让医护人员快速识别和处理相关事务,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