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是利用高能射线(如X射线、质子束等)照射肿瘤组织,通过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抑制其分裂繁殖,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的目的。它就像一把“无形的手术刀”,无需开刀即可精准攻击体内的癌细胞。
精准定位;分阶段“打击肿瘤”
通过CT、MRI等影像技术,医生能精准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状,设计放疗计划时会避开周围正常组织,减少副作用。
放疗通常分多次进行(如每天1次,持续数周),每次小剂量照射能让癌细胞逐渐死亡,同时给正常细胞留出修复时间。
您担心:“辐射致癌”吗?
现代放疗的射线剂量经过严格计算,仅针对肿瘤区域,正常组织接受的辐射量远低于安全阈值,不必过度担心。
您还担心:“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放疗副作用主要与照射部位相关(如头颈部放疗可能引起口干,胸部放疗可能导致咳嗽),但多数副作用在治疗结束后会逐渐缓解,医生会通过调整放疗方案、开具保护黏膜或缓解症状的药物,以及营养支持等手段减轻不适,并非“无差别损伤”。
您又担心:放疗期间不能洗澡、接触家人?
放疗射线不会残留在体内,患者可以正常生活,接触家人也不会有辐射风险。保持皮肤清洁反而有助于预防照射区域感染,只需注意避免用力摩擦或使用刺激性洗护用品即可。
放疗效果不如手术吗?
真相:放疗与手术是互补的治疗手段。部分肿瘤(如早期鼻咽癌、前列腺癌)放疗根治效果与手术相当,且能保留器官功能(如喉癌放疗可避免切喉影响发声);此外,术前放疗能缩小肿瘤便于手术,术后放疗可降低复发风险,具体方案需根据病情综合评估,并非“非此即彼”。
放疗期间必须“静养不动”?
真相:适度活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提升免疫力,缓解治疗疲劳感。只要身体允许,患者可保持日常轻度运动,但需避免剧烈活动或撞击照射部位,具体可咨询医生建议。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
皮肤护理:照射部位皮肤可能出现红肿、干燥,避免摩擦、暴晒,可用医生推荐的保湿霜。
营养支持:放疗可能引起食欲下降,建议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鸡蛋、鱼肉、新鲜蔬果)。
心理调节:放疗周期较长,可与家属、医护人员多沟通,缓解焦虑情绪。
放疗技术未来的发展
随着技术进步,放疗正朝着“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质子重离子治疗能将射线能量精准释放在肿瘤部位,几乎不损伤沿途正常组织;AI技术也被应用于放疗计划设计,让治疗方案更个性化。这些创新让更多肿瘤患者在获得根治机会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器官功能和生活质量。
如果对放疗还有具体疑问,建议咨询肿瘤专科医生,获取更个性化的解答。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