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月梅  单位:资阳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15
87

慢性疼痛,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它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及多系统功能紊乱。然而,许多患者因“忍痛”观念延误干预时机。中医康复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为核心,通过绿色、个性化方案,帮助患者从“被动忍受”转向“主动管理”。

中医对慢性疼痛的认知

中医将慢性疼痛核心病机概括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是因气血瘀滞、经络阻塞所致,如颈肩腰腿痛多与风寒湿邪阻滞经络相关;“不荣则痛”是因脏腑亏虚、筋骨失养引发,如膝骨关节炎常与肝肾不足有关。常见致病因素包括外感风寒湿邪、长期劳损、情志失调及年老体衰,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慢性疼痛复杂病理过程。

中医康复的核心优势

1.整体调理,标本兼治:针灸调气血、中药改体质,突破局部止痛,实现“止痛更治痛”。如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既缓解疼痛,又调理肾虚本质,减少复发。

2.绿色安全,副作用小:针灸、耳穴贴压、中药贴敷等外治法,避免长期用非甾体抗炎药的胃肠损伤或药物依赖,适合长期管理患者。

3.个性化方案,精准干预:依证型施治,实现“同病异治”。寒湿痹阻型用艾灸散寒,气滞血瘀型配刺络拔罐活血,肝肾亏虚型以中药补益肝肾。

4.功能与心理双调:八段锦、太极拳改善关节功能,情志疏导缓解焦虑,打破“疼痛 - 焦虑 - 更痛”循环,促进身心康复。

慢性疼痛的自我管理策略

(一)中医外治法:居家调理手段

1.中药贴敷:颈椎病用葛根、威灵仙研末调敷颈后,缓解僵硬;腰椎病取独活、杜仲贴腰部,通过皮肤渗透活血通络,每日1次,每次6-8小时。

2.耳穴贴压:选取神门(镇静止痛)、皮质下(调节神经)及对应疼痛部位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5次(每次1-2分钟),辅助缓解头痛、失眠。

3.艾灸与热敷包:虚寒体质者艾灸关元、足三里,每次15分钟温阳散寒;急性肌肉拉伤48小时后,用艾叶、红花热敷包热敷,促进局部循环。

(二)科学运动康复:动静结合促气血

1.传统导引术: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拉伸脊柱,改善肩颈僵硬;太极拳“云手”协调全身气血,适合膝关节炎、腰肌劳损患者,每日练习20分钟。

2.局部功能锻炼:①颈椎病的“米字操”(缓慢做“米”字颈部运动),增强颈肌力量;②腰椎病的“小燕飞”(俯卧抬臂抬腿)或“五点支撑”,强化腰背肌群;③膝骨关节炎的靠墙静蹲(屈膝30°,每次30秒)、直腿抬高,改善关节稳定性。

(三)日常调理:细节决定康复效果

1.姿势管理:避免久坐低头、弯腰负重,每30分钟起身活动,保持脊柱自然曲度,减少慢性损伤积累。

2.饮食调养:寒湿体质者多食生姜、羊肉等温性食物;血瘀体质者适量摄入山楂、黑木耳活血化瘀,忌生冷油腻以防痰湿加重。

3.睡眠与情绪:睡前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按摩涌泉穴助眠;通过听舒缓音乐、深呼吸调节情绪,避免肝气郁结加剧气血瘀滞。

(四)中西医协同:应对急性发作

疼痛急性加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接受神经阻滞治疗,同时配合中药贴敷、艾灸等中医手段,快速控制症状并减少药物依赖。

科学管理要点

1.规避误区:止痛药遵医嘱使用,勿擅自增减;按摩宜轻柔,急性期(红肿热痛)忌暴力操作。

2.及时就医:疼痛超3个月未缓解,或伴发热、肢体麻木、体重骤降等,需排查肿瘤、感染等器质性疾病,避免延误。

结语

总之,慢性疼痛康复无需“硬扛”,中医康复通过整体调理、辨证施治提供温和有效的干预路径。坚持规范治疗与科学自我管理,不仅能减轻痛苦,更能助患者重获生活主动权。疼痛不该成为生命的底色,主动干预才能拥抱更高质量的人生。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