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它不仅患病率高,致残率和死亡率也相当惊人,且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这类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中风)、高血压等。
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偏爱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不过,近些年,它开始盯上了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也被其“拉下水”。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熬夜加班等现代生活方式,正不断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让健康危机悄然逼近。
秋冬季气温缓缓下滑,刺骨的寒冷促使人体血管急剧收缩,这一现象不仅极易导致血压升高,还极有可能导致心脑供血不足,进而严重威胁健康,诱发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凶险病症。
中医将心脑血管疾病统称为"胸痹"、"中风"、"心悸"等。
中医理论中的季节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季节变化会影响人体气血运行。秋冬季节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燥"和"凉"。
秋季气候特点:初秋暑热余气未消,但空气湿度逐渐降低,天气变得干燥;深秋时气温下降,早晚温差加大,凉意渐浓。
冬季气候特点:寒冷为主,人体为保持核心温度,外周血管会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导致血液循环减慢。
这种气候转变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多方面影响,阳气开始收敛,气血逐渐从体表向体内收敛,皮肤毛孔收缩,出汗减少。同时,肺气在秋季最为旺盛,肺主呼吸,开窍于鼻,与外界相通,秋季的燥气容易通过口鼻侵入肺脏,导致肺阴受损。
秋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从中医角度分析,秋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主要有以下病因病机:
寒邪侵袭:寒冷刺激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引起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导致血压升高。对于本身存在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的人群,血管弹性较差,这种突然的血压波动容易引发血管破裂或斑块脱落。
燥邪伤阴:秋季干燥气候易伤肺阴,肺主一身之气,肺阴不足可导致全身阴液亏虚,血液黏稠度增加,形成血栓。
气血运行不畅:冬季阳气内收,气的推动力减弱,血液运行随之受到影响。气血互为依存,气不足则血行无力,血不足则气无所附。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低温环境下表现得更为突出。
情志失调:秋冬季节日照减少,易引发情绪低落或抑郁,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情绪波动易导致气机郁滞,影响心脑血管功能。
饮食不节:冬季人们倾向于高热量、高盐饮食,可能加重脾胃负担,影响气血化生,同时导致血脂、血糖水平波动。
秋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从中医体质学角度,以下几类人群在秋冬季更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阳虚体质: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冬季阳气更虚,易发心脑血管意外。
痰湿体质:形体肥胖、胸闷痰多,冬季活动减少,痰湿内阻更甚,易致血脉瘀阻。
血瘀体质:面色晦暗、皮肤瘀斑、舌质紫暗,冬季寒凝血瘀,易诱发心梗、脑梗。
中老年人:肾气渐衰,气血运行无力,冬季更易出现心脑血管问题。
长期情志不畅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冬季情绪更易低落,加重病情。
中医预防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中医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秋冬季心脑血管疾病:
保暖防寒:冬季外出戴帽子、围巾,避免头颈部受凉;室内保持适宜温度(18~22℃)。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头部保暖尤为重要。
饮食调养:
秋季宜食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山楂等。
冬季可适当多吃补肾的食物,如黑木耳、黑豆、黑芝麻、核桃、洋葱等。
清淡为主,少油少盐,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高盐、高脂饮食,避免血液黏稠度增加。保证优质蛋白、膳食纤维、维生素摄入。
起居调养: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建议22:00前入睡。
适度运动:选择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温和运动,促进气血流通。避免清晨过早外出锻炼,以防受凉。
情志调摄: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可通过书法、音乐等活动怡情养性。
中药调理:根据体质选用适当中药,如阳虚者可用附子、肉桂;血瘀者可用丹参、川芎;痰湿者可用半夏、陈皮等。
穴位保健:
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宁心安神。
足三里:膝盖下3寸,健脾化湿。
百会穴:头顶正中,升阳固脱
合谷穴:手背第1、2掌骨间,调节气血。
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凹陷处,疏肝理气。
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每周2-3次,每次15分钟,有助于温通经脉。
中西医结合预防建议
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等。
症状监测:出现头晕、头痛、胸闷、肢体麻木等症状及时就医。
药物管理:慢性病患者需遵医嘱规律服药,不可擅自停药。
急救准备:高危家庭应备有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并掌握使用方法。
中医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强调“未病先防”,通过综合运用上述方法,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健康不是一座遥不可及的高峰,而是我们每天迈出的一小步。每一次选择健康的食物,每一次愉快的散步,每一次成功的戒烟,每一次平静的呼吸,都是在为您和您家人的幸福未来投资。
从今日起,让我们并肩行动,将对健康的期许转化为切实的日常。以科学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与平和心态为基石,为自己与家人的心脑血管健康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每一次选择低盐低脂的餐食,每一次坚持30分钟的适度锻炼,每一晚保证7-8小时的深度睡眠,都是在为健康“储蓄”。当这些科学的生活方式成为习惯,心脑血管便有了最可靠的守护,我们也能真正拥抱充满活力、高品质的人生,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闪耀健康的光芒。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