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对于广大糖尿病患者而言,监测血糖、控制饮食、按时服药已成为日常。然而,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健康警报却常常被忽视,它始于足部一个微小的伤口、一块不经意的擦伤,甚至是一粒藏在鞋里的沙子。这个沉默的杀手,就是糖尿病足—糖尿病最严重、治疗费用最高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非创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
一、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引发的足部并发症,主要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和感染共同导致。
二、糖尿病足是怎样形成的呢?
糖尿病足的进展是一个缓慢但可能急剧恶化的过程:
1.初期迹象:足部皮肤干燥、皲裂、颜色改变(发白、发紫)、温度冰凉、脚趾变形、胼胝(老茧)增厚。
2.溃疡形成:由于感觉失灵,患者可能无法察觉鞋袜不适造成的摩擦、洗脚水过烫造成的烫伤、踩到异物造成的划伤等。这些微小损伤在正常人身上很快愈合,但糖尿病患者因远端血液供应差、伤口愈合难,容易在足部逐渐形成溃疡。
3.感染与坏死:溃疡一旦形成,极易发生感染。感染会向深部组织扩散,侵袭肌肉、肌腱甚至骨骼(导致骨髓炎)。在严重缺血的情况下,组织会因完全失去营养而坏死(坏疽),变得发黑、干枯或腐烂。
4.最坏后果--截肢:当感染和坏疽无法控制,威胁到患者生命时,为了保住性命,医生不得不做出截肢的决定。下肢截肢后,患者5年死亡率高达50%-70%。
三、构建全方位的“护足”防线。
预防糖尿病足,需要医患共同努力,制定一个系统、全面的策略。
1.控制源头:严格管理血糖、血压和血脂,这是最根本、最核心的一环。请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管住嘴,迈开腿。
2.每日足部自查:这是发现早期问题最关键的一步。在预防糖尿病足的过程中,触摸足背动脉是一项极其简单却至关重要的自我检查技能。足背动脉位于脚背正中,大脚趾和第二脚趾缝隙的延长线上,糖尿病患者应每日用指腹轻按感受搏动,对比双足搏动程度。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患者应每天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检查双脚,包括脚底、脚趾缝和脚跟。重点关注有无擦伤、割伤、水泡、淤青等损伤;有无红、肿、热、痛、流脓感染迹象;有无鸡眼、老茧、趾甲内生、皮肤颜色/温度变化等外观异常。如果眼睛不好或弯腰困难,可以请家人帮忙或使用镜子。
3.正确的足部日常护理清洗:每天用低于37℃的温水(用手或温度计试温,不可用脚)洗脚,时间不宜过长(<5分钟)。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趾缝。洗脚后涂抹保湿霜,保持皮肤柔软,防止干裂。但避免涂在趾缝间,以免潮湿引发感染。修剪趾甲沿指甲平直修剪,磨平边缘,切勿剪得太短或剪伤甲沟。切勿自行用刀片、药水等处理鸡眼或老茧,应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4.选择合适的鞋袜:选择宽松、透气、鞋头圆润、有足够支撑力的鞋子。选择吸汗、透气、无压迫接缝的棉质或羊毛袜,每天更换。任何时候都不要赤脚行走!
5.促进血液循环:戒烟!吸烟会急剧加重血管收缩和损害。坐着时可做“踩刹车”、抬腿、转动脚踝等运动。避免双腿交叉久坐,以免压迫血管。
6.定期专业检查:每次去医院复查时,都应让医生检查您的双脚,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足部评估。
糖尿病足虽然可怕,但完全是可防、可控的,其预防的关键在于“早”和“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细心检查、细致护理。请您从今天起,就将足部护理提升到与测血糖、控饮食同等重要的高度。每一次认真的自查,每一次温柔的触摸,每一双合脚的鞋袜,都是在为您未来的自由行走投资。守护好您的双足,就是守护您高质量的生活和行动的自由。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