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润兰  单位: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1
22

宝宝发烧,几乎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育儿难题。当体温计上的数字攀升,看着孩子蔫蔫的样子,焦虑感瞬间涌上心头。其实,发烧本身并非疾病,而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本文将从医学角度出发,系统讲解宝宝发烧的科学护理与紧急处理方法,帮助家长理性应对这一常见状况。

正确认识宝宝发烧

发烧在医学上称为“发热”,指人体核心温度(直肠温度)超过38℃。由于测量方式不同,体温标准也存在差异:腋温正常范围为36℃-37.2℃,超过37.3℃视为发热;额温受环境影响较大,通常作为初步判断依据,超过38℃需结合其他测量方式确认。婴幼儿在吃奶后、哭闹时、包裹过厚或环境温度过高,都可能导致短暂体温升高,这种“生理性发热”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发烧的度数与病情严重程度并非绝对正相关。有些宝宝虽然体温高达39℃,但精神状态良好,饮食睡眠不受影响;而有些宝宝体温仅38℃,却伴随抽搐、呼吸困难等危险症状。因此,观察宝宝的整体状态比单纯关注体温数值更重要。

发烧时的科学护理措施

当宝宝发烧但精神状态良好时,无需急于退烧,重点是做好护理,缓解不适。补充水分是护理的关键。母乳喂养的宝宝可增加哺乳次数,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适当补充温开水,幼儿则可喝些淡果汁、口服补液盐。观察宝宝的尿量,若尿量正常、口唇湿润,说明水分充足;若尿量减少、口唇干燥,则需及时补水。调节环境温度也很重要。保持室内温度在22℃-26℃,湿度50%-60%。不要给宝宝穿太厚的衣服,过度包裹会影响散热,导致体温升高,甚至引发“捂热综合征”,出现高热、抽搐、脱水等严重后果。应以宝宝舒适为宜,穿宽松、透气的衣物,便于散热。物理降温需谨慎使用。饮食调理要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则。发烧时宝宝消化功能减弱,不宜强迫进食。

合理使用退烧药的原则

退烧药的作用是缓解发烧带来的不适,而非治疗疾病本身。是否使用退烧药,需结合宝宝的体温和精神状态综合判断。用药指征:腋温超过38.5℃,或因发烧导致宝宝明显不适(如烦躁、哭闹、睡眠不安)时,可使用退烧药。2月龄以下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烧药,应及时就医;2月龄-6月龄宝宝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6月龄以上宝宝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正确用药方法:严格按照宝宝的体重计算剂量,而非年龄。用药时需使用药物自带的量杯或滴管,避免剂量误差。注意事项:不要同时服用两种或多种退烧药;若宝宝呕吐无法口服药物,可考虑栓剂,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用药后若体温未降至正常,只要宝宝精神状态好转,就说明药物起到了缓解不适的作用,无需频繁换药或加量。

需要紧急就医的情况

多数宝宝发烧是由普通感冒等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自限性,但出现以下情况时,需立即带宝宝就医:发热持续不退:2月龄以下宝宝腋温超过38℃,或3月龄-3岁宝宝腋温超过38.5℃持续超过3天,需及时就医查明原因。精神状态异常:发烧时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眼神呆滞、难以唤醒,或剧烈哭闹、拒绝进食进水,提示病情较重。伴随危险症状:出现抽搐(热性惊厥)、呼吸困难、喘息、口唇发绀;剧烈呕吐、腹泻,出现脱水症状(如哭时无泪、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出现皮疹、瘀斑;颈部僵硬、剧烈头痛;反复呕吐、无法进食;耳朵疼痛、流脓等,需立即就医。

常见的护理误区

在宝宝发烧的护理中,很多家长存在误区,不仅无法缓解病情,还可能带来风险:误区一:发烧必须快速退烧。有些家长认为“发烧会烧坏脑子”,急于用各种方法退烧。其实,只有当体温超过41℃时,才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误区二:滥用抗生素。80%以上的儿童发烧是由病毒感染引起,而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滥用还会导致耐药性、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误区三:发烧时禁止洗澡。有些家长担心洗澡会让宝宝着凉,加重病情。其实,发烧时给宝宝洗温水澡(水温37℃左右),有助于散热降温,只要注意洗澡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洗完后及时擦干保暖,就不会有问题。

宝宝发烧是成长过程中常见的挑战,家长既要保持警惕,又要避免过度焦虑。当出现需要紧急就医的情况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才是对宝宝健康最负责的态度。记住,细心观察和科学护理,远比盲目退烧更重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