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坤华  单位:武胜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17
12

心脏骤停往往发生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在黄金四分钟内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CPR),患者就可能因脑部缺氧而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失去生命。心肺复苏并不是只有医生和护士才会操作的“高难技能”,事实上,普通人经过简单学习和反复练习,也能在紧急时刻挽救他人的生命。本文将系统介绍心肺复苏的关键步骤,并结合护理学的相关要点,帮助大家做到“看一遍就能学会”。

认识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1.心脏骤停的危害

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是指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搏动,血液循环立刻中断,脑组织在4~6分钟就会发生不可逆损伤。抢救的关键,就是迅速恢复循环和供氧。

2.心肺复苏的核心价值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 CPR)是一种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急救技术。它是护理和医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急救措施。

3.护理视角下的意义

从护理角度看,CPR不仅是护士必备的技能,更是社会大众应该掌握的“生命守护术”。护理工作强调快速反应、标准化操作和持续监测,这同样适用于普通人面对突发情况。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

1.环境评估与呼救

发现有人倒地后,10秒内完成2步判断:

判断意识:大声呼喊“你还好吗?”,轻拍肩膀,观察有无回应(如睁眼、说话、肢体活动)。

判断呼吸:用耳朵贴近患者口鼻感受有无气流,观察胸廓有无起伏。确认意识、呼吸异常后,立即拨打 120 并呼喊他人寻找 AED。

2.胸外按压

按压位置: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半段)

按压姿势:施救者双腿分开与肩同宽,跪于患者身体一侧,上半身前倾,双臂伸直,双手掌心向下交叉重叠,掌根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借助上半身重量垂直向下按压。

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护理学上称为“高质量按压”,节奏要均匀。

按压深度:成人约5~6厘米,不足会影响血流,过深则可能导致损伤。

按压比例: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形成标准30:2循环。护理学强调,按压要垂直有力、回弹充分,否则血液循环效果差。

3.人工呼吸

若具备条件,可以进行口对口或用呼吸面罩进行人工呼吸,这是护理学中常用的气道管理方法。

开放气道:首先清理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及假牙(避免气道阻塞),再采用“仰头抬颏法”: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并向上抬,另一手按压患者前额并向后压,使患者头部后仰,从而打开气道。

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鼻子,施救者嘴唇完全包裹患者嘴唇,向内吹气1秒钟,患者胸部起伏即为通气成功;吹气结束后,立即松开捏鼻的手,让患者胸部自然回落,再重复第二次吹气,每30次按压后给予2次有效呼吸,操作中需全程保证气道开放。

护理要点与常见误区

1.护理要点

持续监测:在按压过程中,护理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面色是否由苍白转红润,以及呼吸是否有恢复迹象。普通人操作时也要学会这些观察方法,帮助判断效果。

及时交替:胸外按压非常耗费体力,需要多人协作,每2分钟交替一次能保证质量。

AED使用:AED获取后应尽早使用。操作步骤:打开AED电源,按照语音提示粘贴电极片;AED自动分析心律时,所有人需远离患者,避免触碰;若提示“建议除颤”,确认无人触碰后按下除颤按钮,除颤后立即继续胸外按压。

2.常见误区

怕压断肋骨:很多人因担心压断肋骨不敢用力按压,但与心脏骤停导致的死亡相比,救命是首要目标,肋骨骨折可在后续治疗中处理。

按压过浅过慢:常见于体力不足或害怕出错的人,按压不足会导致血液循环无法维持,因此要保持力度和节奏。

未保证气道通畅:人工呼吸失败的常见原因就是气道未打开。

3.护理学延伸

护理培训中强调CPR不是一次性技能,而需要定期复训与情景演练。普通人也可以通过红十字会或医院的培训班,反复练习,才能真正做到“手到心通”。

结语

心肺复苏是一项人人都能学、人人都该学的生命急救技能。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普通人,只要掌握关键步骤,在紧急时刻就能成为“第一救护者”。CPR的核心是及时发现、正确操作、持续监测。掌握这些要点,你就可能成为别人生命的守护者。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