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霞  单位: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9
473

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感染是患者和家属常担心的问题。感染不仅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影响康复效果。在手术护理中,感染防控是一套科学、严谨的体系,通过多环节协作,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本文将介绍手术护理中如何通过细节管理守护患者安全。

术前准备:从源头减少风险

手术感染防控的第一步始于术前。医护人员会通过多项措施降低患者自身携带病菌的可能性。例如,术前会指导患者清洁皮肤,尤其是手术部位,去除污垢和细菌;需要剃毛的区域,会使用专用剃毛器,避免划伤皮肤导致细菌侵入。患者若存在糖尿病、营养不良等易感染因素,医护人员会提前调整身体状态,增强抵抗力。

手术团队自身防护同样重要。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前,需穿戴手术衣裤、戴外科口罩和手术帽,并严格进行卫生手消毒。进入手术室后,还需穿上无菌手术衣、戴上灭菌手套,确保自身不携带病菌进入手术区域。手术室环境也会提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包括空气净化、手术台和器械的灭菌处理,为手术创造一个“无菌空间”。

术中操作:细节决定安全

手术过程中,感染防控的核心是“无菌原则”。所有接触患者伤口的器械、敷料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灭菌或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污染。医护人员会佩戴双层手套,并在操作中避免触碰非无菌区域;若手套破损或被污染,需立即更换。

手术切口是病菌侵入的主要途径,因此切口保护至关重要。医护人员会使用无菌贴膜覆盖手术区域,减少皮肤暴露;在缝合前,还会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除可能残留的细菌。此外,手术室内的物品摆放、人员走动均有严格规范,避免因空气流动或人员接触污染手术区域。

术后护理:持续守护康复

手术结束并不意味着感染防控的终止。术后护理中,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包括红肿、渗液、发热等感染迹象,一旦发现异常会及时处理。伤口换药时,会使用无菌器械和敷料,并遵循“从内向外”的清洁顺序,避免将外部细菌带入伤口。

患者自身也需配合护理,例如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抓挠、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等。对于留置导管(如导尿管、引流管)的患者,医护人员会定期检查导管位置和固定情况,防止细菌沿导管侵入体内。此外,病房环境会定期清洁消毒,减少空气中病菌的浓度。

团队协作:感染防控的“隐形防线”

感染防控不是单一环节的工作,而是需要手术医生、护士、麻醉师、消毒供应中心等多部门协作的系统工程。例如,消毒供应中心负责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和配送,确保每一件器械都达到无菌标准;麻醉师在插管等操作中会严格遵循无菌流程,避免呼吸道感染;护士通过协助医生进行术前评估、术中配合和术后观察,将感染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手术护理中的感染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健康保卫战”。它不需要华丽的修辞,也不依赖惊心动魄的情节,而是通过科学的管理、严谨的操作和团队的默契,为患者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对公众而言,了解这些措施的意义,不仅能减少对手术的恐惧,更能感受到医疗工作者对生命安全的尊重与守护。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