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倩  单位:阆中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17
655

尿频尿急是泌尿外科门诊的常见症状,表现为排尿次数异常增多且伴随急迫感,严重时甚至影响日常生活。据临床统计,约30%的成年人曾因尿频尿急就医,其病因涵盖感染、功能异常及结构病变三大类。本文将结合最新医学指南,解析三大常见病因及居家护理要点,助您科学应对。

泌尿系统感染:炎症刺激下的“紧急信号”

1.病因解析

泌尿系统感染(UTI)是尿频尿急的首要诱因,占门诊病例的60%以上。细菌通过尿道逆行至膀胱,引发尿道炎、膀胱炎甚至肾盂肾炎。女性因尿道短且靠近肛门,感染风险是男性的8倍。典型症状为“三联征”:尿频、尿急、尿痛,尿液可能浑浊或带血。

2.护理要点

抗生素规范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类、喹诺酮类,疗程通常为3-7天。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性。

饮水与排尿管理: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 mL,分次少量饮用,避免睡前2小时大量饮水。排尿时彻底排空膀胱,减少残余尿量。

局部清洁与防护:女性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避免肠道细菌污染尿道口;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穿透气棉质内裤,避免紧身裤。

饮食禁忌:忌辛辣、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减少膀胱黏膜刺激。可适量食用冬瓜、薏仁等利尿食材。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功能失调的“隐形推手”

1.病因解析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为核心症状的功能性疾病,全球发病率约12%。其机制与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膀胱感觉过敏或尿道盆底肌功能异常有关。常见诱因包括长期憋尿、精神紧张及绝经后雌激素下降。患者可能突发强烈尿意,甚至来不及如厕。

2.护理要点

膀胱训练:固定每2-3小时排尿一次,逐渐延长间隔至3-4小时。排尿时深呼吸放松盆底肌,减少残余尿量。

凯格尔运动:每日3组,每组10-15次收缩肛门和尿道口,屏气5秒后放松,增强盆底肌控尿能力。

行为干预:通过冥想、瑜伽等缓解焦虑情绪,避免精神紧张诱发症状。记录排尿日记,帮助医生评估病情。

药物辅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M受体拮抗剂(如托特罗定)或β3受体激动剂(如米拉贝隆),缓解逼尿肌过度收缩。

前列腺增生:男性中老年的“排尿困境”

1.病因解析

前列腺增生是50岁以上男性的常见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压迫尿道,导致膀胱出口梗阻,引发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及夜尿增多。严重时可出现尿潴留,需急诊导尿。

2.护理要点

药物治疗:轻度患者可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松弛尿道平滑肌,或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缩小前列腺体积。

手术干预:中重度患者需考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或激光剜除术,解除尿道压迫。

生活调整:避免久坐、骑行等压迫会阴部的行为;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量,减少起夜次数。

定期复查:每6个月进行一次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残余尿量测定,监测病情进展。

通用护理原则:细节决定康复质量

饮水管理:每日饮水量需根据尿量调整,避免过量(超过2500 mL/日)或过少(低于800 mL/日)。夜间起夜频繁者,可将50%饮水量分配至上午。

运动康复:每日进行3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盆底肌紧张。

心理支持:尿频尿急可能引发焦虑情绪,形成“症状-紧张-加重”的恶性循环。家属应给予理解,患者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调整心态。

并发症预防:长期尿频尿急可能导致睡眠障碍、皮肤感染(如会阴部湿疹)及跌倒风险(夜尿时)。需保持卧室干燥,安装夜灯,必要时使用助行器。

何时需紧急就医

血尿或尿液浑浊如米汤;发热(体温超过38.5℃)伴腰痛;完全无法排尿(急性尿潴留);症状持续>2周且加重。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