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窗口期相关问题通常是日常工作中的咨询热点,比如什么是窗口期、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窗口期与潜伏期的区别等。科学、正确认识HIV感染的窗口期,有助于大家合理选择检测时机、科学解读检测结果、消除高危行为带来的感染恐慌。
HIV窗口期及影响因素
1.HIV窗口期定义。自1981年发现艾滋病病毒(HIV)以来,艾滋病窗口期的定义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经了多次变化,目前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WS 293-2019》指出,窗口期是指从HIV感染人体到感染者血清中的HIV抗体、抗原或核酸等感染标志物能被检测出之前的时期。现有诊断技术检测HIV抗体、抗原和核酸的窗口期分别为感染后的3周、2周和1周左右。
2.窗口期的影响因素。具体到个人,从感染到能检测到相应标志物的时间,并不是完全对应3周、2周和1周,它还与一些因素有关,如个体因素(免疫系统的状态;病毒载量,体内病毒量可能影响免疫应答速度;感染途径,不同的感染方式可能影响病毒分布和免疫反应;年龄,可能改变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免疫反应存在差异;健康状况,如感染其他病毒或患有慢性疾病,均可能导致个体对HIV感染的免疫反应产生影响)、检测方法(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筛查检测方法从仅能检测HIV IgG抗体的第一代筛查技术发展至可同时检测HIV-1 p24抗原和HIV-1/2 IgM、IgG抗体的第五代筛查技术,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显著提升,会缩短检测窗口期)、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有研究显示,对于可能处于急性期的HIV感染者,服用暴露前预防用药会延缓感染HIV后抗体生成的时间,抑制病毒复制,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等。
HIV潜伏期及影响因素
1.HIV潜伏期定义。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是一个较为漫长复杂的过程,根据病程不同阶段患者的身体体征和临床表现,将艾滋病感染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潜伏期)、艾滋病期。潜伏期是指从感染HIV后,经过持续数周的急性期,到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和体征(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中间这一阶段。
2.潜伏期影响因素。一般来说,潜伏期是艾滋病整个病程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此阶段可持续数年甚至10多年。HIV感染潜伏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对于大部分的HIV感染者而言,未发病的患者有可能长期处于潜伏期。有极少部分患者甚至有可能终身携带HIV病毒,但并不会发病,也就是终身处于潜伏期。通常,HIV感染的潜伏期为0.5~20年,平均约4~8年。其中经输血传播,因接触到的病毒量巨大,潜伏期可能大大缩短,病程甚至可在2-5个月内快速进展为发病期。
HIV感染排除时间
检测是知晓HIV感染的唯一途径,但由于HIV感染检测时间受窗口期、检测技术、个体因素等多种条件影响,因此不用过分纠结于“第几周检测阴性可以完全排除HIV感染”这一问题。一般来说,进行HIV抗体检测,其窗口期一般为3-12周,如果在高危行为后3个月(12周)抗体检测仍为阴性,通常可以排除HIV感染。进行HIV抗原检测,其窗口期一般为2周左右,抗原检测一般不单独用于排除感染,需要结合抗体检测,如果在高危行为后3个月抗体和抗原检测均为阴性,通常可以排除感染。进行HIV核酸检测,其窗口期一般为1-4周,如果在高危行为后4周核酸检测仍为阴性,通常可以基本排除感染,但为了更谨慎,仍建议在3个月时再进行一次抗体检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担心自己是特殊的极少数个例,可以延长到6个月甚至1年,选择HIV抗体检测方法再次检测,以排除感染。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