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妤  单位: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发布时间:2025-10-17
0

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机械通气是挽救危重患儿生命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一过程并非只是将呼吸机与患者连接那么简单,其中涉及复杂的生理变化和潜在的并发症风险。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脑保护成为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认识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

1.未成熟的血脑屏障

婴幼儿时期,孩子的血脑屏障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这一特性使得药物能够更轻易地穿透血管壁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即使是常规剂量下的药物,也可能在幼儿体内引发强烈的反应,导致过度镇静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在选择和使用药物时必须格外谨慎,严格遵循儿科用药指南,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平衡。

2.活跃的生长代谢状态

儿童正处于身体快速成长的阶段,尤其是大脑部分,其新陈代谢极为活跃,对氧气和各类营养素有着较高的需求。任何可能引起缺氧状况或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因素,都可能对其正在发育中的神经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干扰正常的神经功能发展。因此,在实施机械通气的过程中,维持稳定的氧合水平和血液循环至关重要。

3.脆弱的认知功能基础

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学习能力、记忆力等都在不断形成和完善之中。不恰当的医疗操作或护理方式有可能打断这一自然进程,不仅影响当下的表现,还可能造成长远的认知障碍或其他后遗症。因此,所有干预措施都应以最小化对这些敏感区域的干扰为目标。

合理选择和应用镇静剂

1.明确目的而非盲目给药

给予镇静剂的主要初衷是为了提升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因治疗带来的应激反应,以及改善人机协调性,而非简单地让患儿陷入沉睡状态。临床医生会依据每位小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镇静剂,并确定最佳的给药时机。这种基于个体需求的精准施策,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暴露。

2.个体化用药方案制定

鉴于不同年龄段儿童间存在显著的身体差异(如体重、身高),加之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制定个性化的用药计划显得尤为重要。通常会采用逐步滴定的方法来调整剂量,直至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因一次性过量给药而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

3.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疗团队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指标,包括意识状态、自主呼吸能力、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种动态管理的方式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实施综合性的脑保护措施

1.维持适当的镇痛水平

疼痛不仅是肉体上的折磨,还会引发精神上的高度紧张,这对大脑是一种额外的负担。通过有效的镇痛管理,可以显著减轻患儿的痛苦感受,从而间接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常用的手段包括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其他辅助治疗方法,旨在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治疗环境。

2.优化通气参数设置

正确设定机械通气的各项参数(如潮气量、吸气压力支持水平和呼气末正压)对于保障充分的气体交换至关重要。过高的压力可能会阻碍脑部静脉回流,影响脑部供血;而过低的压力又难以满足机体的基本需求。因此,找到两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是关键所在。

3.控制血糖波动范围

研究表明,无论是高血糖还是低血糖都会增加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结果适时调整胰岛素或葡萄糖溶液的输注速度,可以帮助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血糖区间,有利于保护大脑免受进一步伤害。

总之,在儿童机械通气期间采取正确的脑保护策略至关重要。这不仅局限于合理使用镇静剂,而是涵盖了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当我们充分理解了儿童特有的生理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时,才能真正实现既有效又安全的救治目标。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