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患者出院后,家庭护理是巩固治疗效果、预防病情反复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居家护理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能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清淡饮食,控盐控脂
冠心病患者的饮食需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原则。
1.控制盐分摄入
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的量。避免食用咸菜、腊肉、酱油等高盐食品,可用柠檬汁、香醋等天然调味料替代部分盐分。
2.调整脂肪结构
减少动物油、油炸食品的摄入,增加橄榄油、深海鱼油等不饱和脂肪酸来源。每周可食用2-3次深海鱼(如三文鱼、鲭鱼),或每日补充1-2粒鱼油胶囊。同时,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
3.增加膳食纤维
每日摄入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00克,优先选择深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和低糖水果(如苹果、柚子)。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可替代部分精制米面,有助于降低血脂。
运动康复,循序渐进
运动是改善心功能的重要手段,但需遵循个体化原则:
1.选择适宜运动
以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建议每日运动30-40分钟,每周4-5次。例如,散步时可采用“快走-慢走”交替法,先快走5分钟,再慢走2分钟,重复5组。
2.监测运动强度
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70-年龄”次/分钟以内。例如,60岁患者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110次/分钟。可通过佩戴运动手环或触摸脉搏监测心率。
3.注意运动安全
避免在寒冷、高温或雾霾天气外出运动。运动前需热身5-10分钟,运动后缓慢拉伸放松。若运动中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4.术后特殊护理
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3个月,冠脉搭桥术后患者需避免提重物6周。运动时若穿刺部位出现肿胀、渗血,需及时就医。
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冠心病患者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家属需协助监督:
1.规范用药流程
每日固定时间服药,如阿司匹林晨起空腹服用,他汀类药物睡前服用。使用分药盒将每日药物分装,避免漏服或重复服药。
2.随身携带急救药
硝酸甘油需避光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心绞痛发作时,立即舌下含服1片,若5分钟未缓解可再含服1片,总共最多服用3片。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需立即拨打120。
3.定期复查指标
每3-6个月复查血脂、血糖、心电图,每1年复查心脏超声。例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需控制在1.8mmol/L以下,血压需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情绪管理
情绪波动可能诱发心绞痛,需重视心理护理:
1.识别情绪诱因
冠心病患者常因病情反复、经济压力等产生焦虑情绪。家属需耐心倾听患者诉求,避免指责或过度保护。例如,可陪患者散步、聊天,转移注意力。
2.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若患者出现持续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心理科。认知行为疗法(CBT)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显著效果。
生活起居
日常生活细节对病情控制至关重要:
1.保证充足睡眠
每日睡眠7-8小时,午睡30分钟。避免熬夜或午睡过长,以免影响夜间睡眠质量。例如,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泡热水脚或喝温牛奶助眠。
2.注意保暖防寒
寒冷天气易诱发心绞痛,外出时需佩戴帽子、围巾,避免头部、颈部受凉。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7℃,从室外进入室内时需缓慢适应。
3.预防便秘
便秘时用力排便可能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梗。建议每日摄入膳食纤维25-30克,多饮水,定时排便。若便秘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等缓泻剂。
4.避免危险动作
起床时遵循“三个半分钟”原则:醒来后躺半分钟、坐半分钟、双腿下垂半分钟再站立。避免突然用力或快速转身,如搬运重物时需先屈膝下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