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建平  单位:​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4-01
1210

糖尿病,尤其是“消渴病”,是当今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糖尿病的全方位辩治方法,从中医的角度出发,讲解如何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希望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让糖尿病患者能过上更加健康的生活。

一、什么是消渴病(糖尿病)?

消渴病,亦即糖尿病,是中医学对糖尿病的传统称谓。中医理论认为,消渴病的产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的不畅密切相关。消渴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口渴及体重减轻等,这些症状在西医中通常与血糖水平升高直接相关。然而,中医则认为,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脏腑的阴阳失衡,特别是肾、脾、肺等脏腑功能的异常,导致体内津液代谢障碍,进而形成内分泌失调与气血运行不畅。

二、如何诊断糖尿病?

1、阴虚火旺型

中医认为,阴虚火旺型消渴病的发生主要与肾阴虚和火旺内生密切相关。肾阴虚是这种类型糖尿病的根本病机,肾阴的亏损导致体内津液不足,津液无法滋润脏腑,进而造成体内水分的过度流失,引发口渴、尿频、体重下降等一系列症状。同时,由于阴虚不能制约体内的火气,火气上升,导致了内热炽盛,进一步加剧了身体的脱水状态,形成了阴虚火旺的病理局面。

2、气阴两虚型

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的患者脾胃功能减弱,气虚不能推动脾胃正常运化,使得食物的消化吸收出现障碍,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供应不足,导致体力持续下降,产生明显的乏力感。此外,脾虚还容易使体内湿气停滞,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最终加重了病情的发展。

3、脾虚湿滞型

脾虚湿滞型消渴病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水肿、舌苔白腻等症状,体内湿气重,导致水湿停滞,湿邪内生,影响气机的运行。中医认为脾虚湿滞不仅影响身体的运化功能,还会加重病情,造成糖尿病症状难以治愈。

4、肾虚型消渴病

肾虚型消渴病多见于年长者或者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此类型的消渴病具有典型的肾虚症状。患者常感到疲倦无力,尤其是体力活动后,症状更加明显。由于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先天之本”,负责维持生命的基础气血和津液,肾虚会直接影响到身体各个方面的功能。肾虚型消渴病的本质是肾气不足,导致体内津液的生成和运化受到阻碍,进而引发内分泌紊乱,糖尿病的症状日益严重。

三、如何治疗糖尿病?

1、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

糖尿病的常见病机之一是肾阴虚火旺,阴液无法滋养脏腑,导致津液不足,火气上升从而表现为口渴、尿频等症状。这类患者治疗时需要以滋阴清热为主,使用如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药物来补充肾阴,清热降火,帮助恢复体内的津液平衡。对于气阴两虚型的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治疗方剂有参苓白术散等,这些方剂能够同时调理气血,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脏腑的功能。

2、选用健脾利湿、化痰降糖的方剂

中医治疗脾虚湿滞型时,通常会选用健脾利湿、化痰降糖的方剂,以帮助去湿化痰,进而改善糖尿病的症状。肾虚型糖尿病多见于年长者或者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表现为腰膝酸软及耳鸣等症状,这类患者脾肾两虚,气血不足。治疗时应注重补肾固涩,常用方剂有金匮肾气丸等,这些药物可以恢复肾功能,帮助调理体内津液,缓解糖尿病症状。

3、饮食调理

饮食方面,中医主张“药食同源”,提倡低糖及清淡的饮食,避免食用过多的辛辣油腻食物,尤其是对于脾虚湿滞型的患者,要避免摄入过多的生冷、油腻食物。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降糖作用的食物,这些食材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改善身体的代谢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规律的进餐习惯,合理分配三餐的摄入量,以稳定血糖水平。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需持续管理的疾病,但科学的治疗以及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希望每个糖尿病患者都有可能实现糖尿病的“糖化”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享有更健康的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0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
2025-05-30
来源:百色市第二人...
2025-04-01
来源:​广东省河源...
2025-03-28
来源:柳州市中西医...
2025-07-02
来源:上海市白茅岭...
2025-03-28
来源:广西崇左市大...
2025-02-28
来源:北京积水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