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海霞  单位:上海市白茅岭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2
404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社区失能、半失能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压疮)的预防与管理已成为基层护理重点。老人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看似平静的日常背后,却隐藏着“压疮”这个健康隐患。压疮,俗称“褥疮”,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给老人带来痛苦,还可能引发严重感染。学会科学护理,就能有效预防,守护老人的舒适与健康。

认识压疮:无声的“皮肤杀手”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进而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破损、溃烂。长期卧床、坐轮椅、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等都是压疮的高危因素。根据严重程度,压疮可分为4期:

1期:皮肤完整,出现指压不变白的红斑,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局部可有疼痛、变硬、表面皮温升高或降低。

2期:部分表皮或真皮受损,表现为浅表开放性溃疡,基底粉红色,无坏死组织;也可能呈现完整或破损的血清性水疱。

3期:全层皮肤缺失,可见皮下脂肪,但骨骼、肌腱、肌肉未外露,伤口可有腐肉,但未涉及深部组织。

4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外露,伤口可能会有腐肉或焦痂,常伴有潜行和窦道。

老年患者易患压疮的原因

皮肤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皮肤变薄、干燥,弹性降低,皮下脂肪减少,缓冲和保护功能减弱,更易受到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的损伤。

活动能力:许多老年患者因疾病、衰老导致行动不便,长期卧床或久坐,身体局部持续受压,影响血液循环。

营养状况: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部分老人还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影响皮肤和组织的修复能力。

疾病影响: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老人,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增加压疮发生风险。此外,老年痴呆症患者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不适,也容易因长期保持同一姿势而发生压疮。

感知觉减退:老年人的感觉神经功能衰退,对疼痛、压力等感觉不敏感,即使皮肤受压也可能无法及时察觉,从而错过最佳预防时机。

预防是关键:日常护理“五步走”

勤翻身:减轻压力负担

定时翻身是预防压疮的核心。一般每2小时翻身1次,使用软枕、气垫圈等垫在身体空隙处,如肩背部、膝关节、脚踝下方,使受压部位悬空,减少压力和摩擦力。对于使用轮椅的老人,每15~30分钟抬起臀部1次,每次3~5秒。

保持皮肤清洁:清爽少刺激

每天用温水为老人擦拭身体,重点清洁容易出汗、潮湿的部位,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小便后及时清洗,保持皮肤干爽。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擦拭时动作轻柔,防止擦伤皮肤。保持环境舒适,室内温度适宜(22~24℃),定期通风,减少潮湿闷热对皮肤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卧具:舒适更安心

床垫不宜过硬或过软,建议使用气垫床、减压床垫,均匀分散身体压力。床单和衣服应选择柔软、透气的棉质材料,保持平整、干燥,无褶皱和碎屑,防止刮伤皮肤。

加强营养:吃出皮肤抵抗力

营养不良会导致皮肤弹性和抵抗力下降,增加压疮风险。鼓励老人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新鲜蔬菜和水果。

特殊情况处理:对于食欲不佳的老人,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增加进食次数;吞咽困难的老人,应将食物加工成糊状或碎末状,防止噎食;必要时,可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营养补充剂,如蛋白粉、维生素片等。

定期检查:早发现早处理

每天仔细检查老人皮肤,特别是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肘部等。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质地是否有变化,有无红斑、水疱、破溃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科学应对:不同阶段的护理方法

(一)不同阶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1期压疮:去除压力源,避免受压部位继续受压。可使用皮肤保护剂涂抹红斑处,促进皮肤修复。

2期压疮:保持创面清洁,避免感染。较小的水疱可让其自行吸收,较大的水疱需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出疱液,然后覆盖水胶体敷料。

3期和4期压疮:应立即就医,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清创、换药等处理,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二)特殊患者护理要点

不同病种因患者身体状况、活动能力等差异,压疮护理方法有所不同。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等导致患者偏瘫、长期卧床。这类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需加强对瘫痪侧肢体的护理。除常规定时翻身外,要特别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关节挛缩。由于患者可能存在吞咽困难,要预防误吸,防止吸入性肺炎影响患者整体状况进而影响压疮愈合。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高,易发生感染且伤口愈合慢。压疮护理时要严格控制血糖,监测血糖变化,遵医嘱调整降糖方案。在局部护理上,对压疮创面的处理要更加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创面有无感染扩散迹象。

老年患者:老年人皮肤弹性差、皮下脂肪少,骨骼突出部位更易受压形成压疮。护理时要选用柔软的床单被罩,避免粗糙材质摩擦皮肤。在营养支持方面,要根据老年人消化功能特点,提供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促进压疮愈合。

居家护理小技巧

制作翻身卡:在床头放置翻身卡,记录翻身时间、皮肤情况,确保按时翻身,避免遗漏。异常情况预警:若某部位皮肤连续多次记录为“红肿”或“破损加重”,翻身卡可作为直观证据,帮助家属快速判断是否需要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使用减压贴:粘贴减压贴,进一步减轻压力,保护皮肤。根据部位精准选择,需依据不同骨隆突处特点挑选减压贴。如骶尾部适合方形、大面积减压贴;足跟、肘部等关节部位,选弧形、有弹性的减压贴;脚踝处可使用环形减压贴,避免压迫血管。

鼓励活动与锻炼:

(1)床上活动:对于卧床老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进行床上活动,如关节屈伸、抬臀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家属或护理人员可协助老人进行关节屈伸、旋转等运动,每个关节活动3~5次,每天2~3次。

(2)离床活动:能够坐起的老人,应尽量鼓励其坐起;能站立和行走的老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其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活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家庭与社区共同参与

家属培训:社区可组织专业人员对老年患者家属进行压疮预防与护理知识培训,教会他们正确的翻身、皮肤护理、营养调配等方法,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和意识。

社区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定期为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检查,评估压疮发生风险,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可建立社区护理服务团队,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心理关怀:压疮的发生不仅会给老人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产生心理负担。家属和护理人员要多与老人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压疮护理是一场需要耐心与细心的“持久战”。通过科学预防和精心护理,我们能够为老年患者撑起一道健康防线,切实降低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让他们远离压疮困扰,安享舒适晚年。让我们用专业守护尊严,以规范传递温度,共同守护老人的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0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
2025-05-30
来源:百色市第二人...
2025-04-01
来源:​广东省河源...
2025-03-28
来源:柳州市中西医...
2025-07-02
来源:上海市白茅岭...
2025-03-28
来源:广西崇左市大...
2025-02-28
来源:北京积水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