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丽仟  单位:百色市第二人民医院 药剂科  发布时间:2025-05-30
1288

感冒是每年秋冬季节的常见问题,几乎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这种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症状虽然通常是自限性的,但其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不适感却常常让人急于寻求药物缓解。然而,市面上感冒药种类繁多,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误用和滥用,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结合医学指南,帮助您科学选择感冒药,并避免常见的用药雷区。

感冒的常见症状与分类

感冒的症状通常包括鼻塞、流涕、喉咙痛、轻度咳嗽、发热和头痛等。这些症状一般会在7天左右自行好转,但由于与流感等疾病的症状相似,许多人常常无法准确判断自己是感冒还是其他疾病。感冒通常是由病毒引起,最常见的病毒为鼻病毒,而流感则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症状更为严重,伴随高热、全身酸痛等表现。因此,了解感冒的症状和流感的区别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合理的药物选择。

感冒药的主要类型

1.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和布洛芬,常用于缓解因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等不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指南,解热药应根据体温来决定使用,体温过高时,布洛芬可能效果更为显著,但应避免长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则适用于轻度发热,其剂量应严格控制,避免肝脏损害。

2. 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主要用于缓解因过敏反应引起的流涕、鼻塞等症状。根据《过敏性疾病诊治指南》,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组胺的作用,减轻过敏反应。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可能引起嗜睡,因此使用时需谨慎,尤其是驾驶或操作重型机械时。

3. 止咳药物 

止咳药物分为祛痰药和镇咳药。祛痰药如氨溴索,能帮助稀释痰液并促进排出,而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和可待因,则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减轻咳嗽症状。根据《中华医学杂志》相关研究,只有在咳嗽影响生活质量时才需要使用止咳药,且应选择合适的药物类型,以免掩盖病情。

4. 减充血药物 

减充血药物如伪麻黄碱和盐酸羟甲唑啉,主要用于缓解鼻塞。这些药物通过收缩鼻腔血管减轻鼻腔充血,但使用时要注意副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反跳性鼻塞”加重症状。因此,这类药物应短期使用,避免依赖。

感冒药使用的常见误区

1. 滥用抗生素 

感冒通常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没有治疗作用。根据《抗生素使用与耐药性防控指南》指出,滥用抗生素不仅无助于治愈感冒,反而可能引发耐药性细菌的产生,给未来的感染治疗带来困难。

2. 过量使用解热药物 

解热药的作用是缓解发热和头痛,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肝脏或胃肠道损伤。根据《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建议,感冒引起的低热不需要过度依赖退烧药,体温在38.5℃以下时一般不必使用药物,只有高热持续不退时,才应使用解热药,并注意遵守剂量规定。

3. 错误选择止咳药物 

止咳药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咳嗽,尤其是有痰的咳嗽。镇咳药的滥用可能掩盖痰液排出的需要,导致病情加重。因此,感冒伴随有痰的咳嗽时,应优先使用祛痰药,而非镇咳药。

个体化用药建议

1. 儿童和老年人 

儿童的感冒药选择尤为谨慎。根据《儿科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岁以下的儿童不宜使用含有右美沙芬等成分的止咳药。而老年人群体因生理机能的衰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应特别小心使用对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

2. 特殊人群 

对于有慢性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或肝肾疾病患者,在选择感冒药时需要特别小心。例如,某些减充血药物可能会加重高血压症状,而某些解热药物则可能对肝脏造成负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药物时,也应严格遵循医生指导,避免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潜在危害。

非药物治疗与辅助措施

除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也在感冒的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保持充足的水分有助于缓解喉咙干燥和稀释痰液。适当的休息可以提高免疫力,加速身体康复。同时,保持空气湿润、盐水漱口、鼻腔冲洗等方法也能有效缓解鼻塞和喉咙痛等症状。

结语

正确选择药物并合理使用,对于缓解感冒症状和加速恢复至关重要。通过了解药物的作用原理、准确识别症状并避开常见误区,可以有效减少药物副作用。同时,结合非药物治疗,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更科学、合理地应对感冒。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0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
2025-05-30
来源:百色市第二人...
2025-04-01
来源:​广东省河源...
2025-03-28
来源:柳州市中西医...
2025-07-02
来源:上海市白茅岭...
2025-03-28
来源:广西崇左市大...
2025-02-28
来源:北京积水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