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在医院很多科室当中,DR室带着一丝丝神秘感,人们对它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很多人因为身体检查或者是疾病诊断在这里进行过相关检查;陌生的是一旦提到DR室,人们的脑海当中就会不自觉地出现“辐射”两个字,对其充满着担忧和恐惧。那么,DR室的辐射到底有多大?对我们的身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DR室当中的秘密。
DR室工作原理及辐射来源
DR也叫作数字化X射线摄影,它的工作原理是在X射线的穿透特性基础上进行检查。当X射线发射以后,会穿透人体的不同组织。因为人体的肌肉、骨骼、脏器等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和衰减程度是不同的,最终会在探测器上形成不同灰度的影像,医生会通过这些影像来观察人体内部的结构,判断是否存在疾病。
X射线本身就属于电离辐射,这就是DR室辐射的源头。当设备工作的时候,高速电子流会撞击阳极靶面产生X射线,一部分用于成像,而没有被人体完全吸收的X射线就可能成为散射或漏射的辐射源,向周围的空间传播。
DR室辐射剂量大小
单次检查辐射剂量:通常情况下,一次胸部DR检查的辐射剂量大约为0.1-0.2毫西弗(mSv)。看似数值不大,可能大家对这个单位也没有直观的感受,我们日常从自然界中接受的天然本底辐射剂量平均每人每年大约为2-3mSv。也就是说,一次胸部DR检查的辐射量,也就相当于天然本底辐射几天的剂量。相比之下,胸部透视的辐射剂量每次检查可能会达到1-5mSv,普通的胸部CT检查辐射剂量则在2-8mSv,因此,DR检查在常见影像学检查中,单次辐射剂量相对较低。
不同部位检查辐射差异:不同身体部位进行DR检查的时候,辐射剂量也存在差异。胸部因组织结构相对利于X射线穿透,辐射剂量也就更低,大约为0.1-0.2mSv。而腹部、骨盆等部位,因为有较厚的软组织、脏器等,X射线穿透难度明显增加,为了获得更加清晰的图像,需要适当地提高X射线剂量。因此,腹部DR检查辐射剂量一般在0.5-1mSv,骨盆DR检查辐射剂量也大概在这一区间。
DR室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低剂量辐射下人体的反应:在单次DR检查的低剂量辐射之下,人体自身具备一定的修复能力,对于少量的电离辐射损伤,人体细胞会自行修复,因此对健康所产生的实质性危害比较小。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等权威机构研究表明,只有在短时间内接受辐射剂量大于100mSv时,患癌的风险会明显提高,而常规DR检查是不可能达到这一剂量水平的。
特殊人群的风险:孕妇、儿童这类特殊人群需要格外注意。孕妇腹中的胎儿正处在快速发育的阶段,对辐射非常敏感,一般如果是非必要,不建议孕妇进行DR检查。儿童的身体细胞分裂比较活跃,对辐射的敏感度也比成年人更高,多次或不必要的DR检查也可能会增加潜在风险。
DR室的辐射防护措施
DR室在建设初期就会有严格的标准,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围绕着辐射防护展开。墙体防护是重点,一般会采用足够厚度的混凝土,混凝土中的高密度物质可以有效阻挡X射线的穿透,对一些辐射防护要求比较高的区域,还会在墙体中添加铅板,铅对X射线的屏蔽效果非常好,可以明显降低辐射外泄。
观察窗是医生观察患者检查情况的重要窗口,需要兼顾透光性和防辐射性,因此会使用铅玻璃,铅玻璃中含有铅元素,其密度大,可以有效吸收X射线且能保证医生清晰观察室内情况。
设备本身也会经过精心的设计来减少射线漏射,X射线管的外壳一般会采用铅等重金属材料制成,可以将大部分的X射线约束在特定的方向,只有用于成像的那一部分X射线会按照预定路径射出。另外,设备还会配备准直器,它可以精准地控制X射线的照射区域,只将射线照射到需要检查的部位,避免太多的射线扩散到周围区域。
检查室的门也一般为电动门,具备门开急停、闭门联锁功能。当门处在开启状态的时候,设备是无法发射X射线的,从源头上就可以防止辐射外泄。只有当门完全关闭以后,设备才会正常工作,确保门关闭后X射线无法外泄到室外。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