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培  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  发布时间:2025-10-22
29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发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我国是乙肝高发地区之一,感染者数量较多。对于乙肝患者来说,科学的日常护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减轻肝脏负担、延缓疾病发展,而且还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因此,掌握正确的日常护理方法和生活方式,对慢乙肝患者的长期健康管理非常重要。

一、日常护理要点

(一)规范用药,严格遵医嘱

慢乙肝治疗的核心是抗病毒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一线用药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艾米替诺福韦)和干扰素。患者需要严格根据医生制定的用药方案执行,需要长期用药,不能擅自停药或减药,随意停药可能导致病毒反弹、肝损害加重,甚至引发耐药性,增加后续的治疗难度。如果出现皮疹、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反馈,由医生评估对方案进行调整。另外,避免自行服用保健品或中药养肝,部分成分需要经过肝脏代谢,盲目地使用可能加重肝脏负担。

(二)定期复查,动态监测病情

定期复查掌握乙肝病情变化非常关键,患者需要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病情稳定的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患者可每3~6个月复查一次,项目主要有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乙肝病毒DNA、乙肝两对半、甲胎蛋白、血钙血磷、肌酸激酶、肝脏B超及肝脏弹性成像检查;治疗初期或病情不稳定或肝硬化失代偿期或应用干扰素的患者,需要根据医嘱复查及时调整治疗。低病毒血症或者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的人群建议定期检测超高敏乙肝病毒DNA。通过复查可以监测抗病毒效果及副作用,了解有无乙肝治愈的机会,也能发现肝硬化或者肝癌等疾病,为早期治疗争取时间。

(三)注意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及母婴传播,日常学习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等没有血液暴露的行为不会被传染;患者应该单独使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皮肤黏膜破损时及时消毒;亲密接触行为需正确使用安全措施,降低传播风险。同时患者的免疫力比较低,需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变质的食物。季节交替的时候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减少感染。

二、生活方式建议

(一)合理饮食,保护肝脏功能

饮食要遵循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减轻肝脏负担的原则。保证豆制品、瘦肉、牛奶、鸡蛋等优质蛋白质摄入,为肝细胞修复提供相关原料,但需要适量,避免代谢负担。控制脂肪摄入,选择植物油,远离肥肉、油炸食品,防止脂肪肝。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改善肠道功能,减少病毒损害。少吃辛辣刺激、腌制熏制食物,严格戒酒,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诱发肝炎发作,甚至出现肝硬化、肝癌,尽量滴酒不沾。

(二)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肝脏有夜间修复特点,充足的睡眠对稳定病情非常重要,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晚上11点之前就入睡,保证7~8小时的睡眠,避免熬夜影响肝脏代谢修复。同时避免过度劳累,体力较好可以适当进行太极拳、散步等轻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脑力上注意劳逸结合,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缓解不良情绪,减轻肝脏负担。

(三)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适度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代谢,但是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适合的运动方式有骑自行车、瑜伽、慢跑、散步等,每次30分钟左右,一周3~5次。需要注意的是,肝功能异常或者是病情急性发作期应该卧床休息,等到指标正常、病情稳定后再逐渐恢复运动,运动中出现不适要立刻停止并就医。

(四)保持心态,积极应对疾病

慢乙肝患者易因长期患病或治疗而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而情绪波动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肝功能。患者应该正确地认识疾病,规范治疗与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甚至实现治愈,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可以通过和家人朋友沟通、加入患者互助小组得到支持,如果出现长期失眠、情绪低落等问题,一定要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避免不良情绪加重病情。

总之,慢乙肝患者的日常护理和生活方式管理是长期的任务,需要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一起努力,患者一定要严格根据医嘱治疗复查,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运动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才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实现长期健康生存。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