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肾结石病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是尿液中的矿物质过饱和形成的结晶在肾盂和肾盏内沉积所致。肾结石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平均10个人中有1个人在一生中会经历肾结石病的困扰。肾结石病复发率高,5年复发率约为50%。肾结石会导致肾绞痛、血尿、梗阻积水、肾功能损害,且可能合并感染,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肾结石形成原因?肾结石的症状有哪些?如何知道自己得了肾结石?该如何进行预防?成都市郫都区中医医院蒋毅一一为你解答
一、肾结石形成的原因?
1.代谢异常:代谢异常是肾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人体的钙、磷、草酸、尿酸等物质代谢出现紊乱时,就容易促使结石形成。例如,高钙血症可导致尿液中钙含量过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会使血钙升高,增加肾脏结石的风险。高草酸尿症患者,由于肠道吸收草酸增加或者体内草酸生成过多,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可能性增大。尿酸代谢异常时,尿酸排泄减少或生成过多,尿酸在肾脏内沉积,可形成尿酸结石。
2.局部因素:泌尿系统局部的一些因素也会引发肾脏结石。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前列腺增生等情况,可导致尿液引流不畅,尿液在局部潴留,使其中的成石物质浓度升高,容易结晶析出形成结石。泌尿系统的感染也与结石形成密切相关,细菌产生的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使尿液碱化,有利于磷酸盐、碳酸盐等在碱性环境中沉淀,并以细菌为核心逐渐形成结石。
3.药物相关因素:某些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影响尿液成分,从而促使结石形成。例如,氨苯蝶啶、磺胺类药物等,这些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在尿液中的溶解度较低,容易在肾脏内形成结晶,进而发展为结石。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也可能增加结石的发病风险,其机制可能与影响钙磷代谢等有关。
4.饮食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是肾脏结石的诱因之一。饮水过少会导致尿液浓缩,使得尿液中的成石物质浓度过高,容易结晶析出形成结石。摄入过多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甜菜、坚果等,会增加草酸钙结石的发生几率。高动物蛋白饮食可使尿钙和尿酸排泄增加,降低枸橼酸盐的排泄,从而促使结石形成。其次,饮食习惯也起着关键作用。过量摄入动物蛋白、钠、钙等,会增加尿液中草酸、尿酸和钙的浓度,促进结石的形成。此外,长期低镁饮食也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因为镁可以与草酸结合,减少草酸钙结晶的形成。
5.泌尿系统梗阻:泌尿系统梗阻是肾脏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输尿管结石、肿瘤等可造成尿路梗阻,使尿液排出受阻,梗阻部位上方的尿路扩张积水。在这种情况下,尿液中的晶体物质容易沉淀,而且尿液中的抑制晶体形成物质如枸橼酸盐等浓度降低,进一步促进结石的形成。
6.长期不运动:肾结石是常见慢性疾病,如果平时生活习惯不好,总是不运动,又喜欢吃重口味高热量的食物,就会产生肾结石。
二、肾结石的症状有哪些?
一般而言,微小结石并不会产生任何症状。但当结石增大或者移位时可能会导致腰背部疼痛,通常在肋骨和髋部之间的区域。也可以窜到您的侧腹部,并可以放射到会阴部。这种疼痛非常严重,并且反复发作,我们称之为肾绞痛。
其他症状还包括:感觉胃部不适和呕吐、尿的颜色深或血尿、您也可能感觉需要更频繁地上厕所、排尿时有烧灼感或疼痛感,假如结石梗阻导致感染,您的尿液可能会浑浊或有臭味,您可能会发烧。
三、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得了肾结石?
如果您出现了以上提到的这些症状,您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及时就诊。您的医生会根据您的症状考虑肾结石的可能,然后会给您安排一些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是泌尿系超声和CT。泌尿系超声是一种完全无创的检测手段,即使是孕妇也可以安全的开展。通过超声,我们可以了解是否有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同时还可以知道结石是否引起了梗阻,导致肾积水和输尿管积水。
四、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肾结石的形成,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多饮水:每天保证足够饮水(一般2000 - 3000毫升),可稀释尿液,降低成石物质浓度,减少晶体沉积。
控制钙摄入:并非完全限制,正常钙饮食(如每天摄入1000毫克左右钙)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但要避免过量补钙。
减少草酸摄入:少吃菠菜、甜菜、坚果等富含草酸的食物。
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减少尿酸生成。
适量运动:每天进行30-40分钟的跑步、跳绳、爬楼梯等,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减少尿液中晶体沉积形成风险。
定期检查:每年进行1次泌尿系统检查,通过B超或CT,可以早起发现小结石,在它们还没造成严重后果时,就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控制体重:肥胖是肾结石的危险因素之一,减轻体重可降低患病风险。
结语
肾结石的形成,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生活习惯、身体状况、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它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你的肾脏不是无坚不摧的,它需要呵护,也需要你每天为它的健康做出选择。
从今天开始,多喝水,少吃高盐高草酸食物,别让这些“小石头”有机会在你的身体里扎根。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