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传统认知常将脑卒中视为中老年疾病,但最新数据揭示年轻人同样面临严峻威胁。《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披露国内40岁以上脑卒中患者突破1242万例,值得注意的是该病症呈现显著低龄化趋势。医学统计表明,25岁以上人群罹患脑卒中的终身风险概率高达39.8%,意味着每10个青年中就有4人可能遭遇此类突发疾病。为何现代年轻人也难逃脑卒中威胁?掌握关键预防知识刻不容缓。
青年卒中:危险为何悄然逼近
青年卒中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多种病因在年轻群体中引发的脑血管灾难。
1.血管的“意外”撕裂:剧烈运动、外力撞击可致颈动脉、椎动脉内膜“撕裂”而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或导致血栓脱落,是年轻人卒中的重要原因。
2.心源性房颤:房颤是心房不规则的颤动,可能导致血栓在心腔内形成,这些栓子一旦脱落,随血液循环到脑动脉可导致动脉阻塞。此外,心脏结构异常,如卵圆孔未闭,也可能成为反常栓子的通道。
3.血液的“过度”黏稠:凝血功能亢进疾病、镰状细胞贫血、某些癌症,会使血液更易形成血栓。
4.血管性早衰:早发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超重与肥胖以及吸烟等,会损害年轻血管壁的健康,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最终发生血管堵塞或者栓塞。
5.“高压”生活方式诱导:长期熬夜、持续高压工作状态、缺乏运动、高油高盐饮食、大量吸烟酗酒等,是导致青年卒中危险因素提前出现并协同作用的强力催化剂。
识别卒中:时间就是生命
对于青年卒中患者而言,抢救时机直接决定预后!当患者在发病4.5小时黄金时间窗内被快速转运至具备专业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接受标准化血管再通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能获得显著改善,部分甚至可达到临床痊愈。由此可见,快速识别脑卒中的前驱症状并及时就医具有决定性意义!
快速识别脑卒中,记住“中风120”口诀:“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3”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脑卒中,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科学预防:守住青春的“生命线”
1.强化健康自主意识:将健康维护纳入日常行为模式,主动监测身体状况变化。
2.建立科学作息规律:确保每日7~8小时优质睡眠,合理分配工作与休闲时段,严格避免深夜不眠;拒绝过度健身或极端饮食控制,保持规律运动以稳定体脂率。国际卒中防治指南指出,成人每周需完成150分钟中强度有氧训练或75分钟剧烈运动,可显著减少脑卒中发生率。运动负荷评估应结合心率指标与体感反馈:中强度训练时,目标心率区间建议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65%,或较基础心率提高12~18次/分钟;体感标准为呼吸略快、心跳稍急或出现细密汗珠。
3.贯彻营养均衡理念:优化饮食结构,控制高能量、高胆固醇、高糖分食品摄取,提升蔬菜水果占比,保障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
4.落实年度体检制度:具有高血压、糖尿病遗传倾向的年轻人群须实施年度健康筛查,及早管控脑血管疾病诱因;女性群体需审慎评估避孕药物使用风险。
5.学习科学解压技巧:采用体育锻炼、正念冥想、普拉提等途径舒缓情绪,防止持续性的心理压力积累。
6.摒弃有害生活方式:彻底远离烟草并控制饮酒量,减少烟酒对人体造成的渐进性伤害。
7.关注颈椎养护要点:杜绝粗暴推拿或颈部受创,若需诊疗务必前往专业医疗场所,保证操作过程符合安全标准。
青年卒中绝非遥不可及的“老年病”,它正以惊人的速度侵蚀着年轻的生命。39.8%的终身风险如同悬顶之剑,提醒我们:健康没有豁免权。血管的早衰、高压的生活、隐匿的风险,都在无声中为卒中铺路。识别“中风120”是抢回大脑的关键一步,而预防才是守护青春的终极防线。从规律作息、均衡饮食、科学运动,到主动体检、管理慢性病、摒弃恶习,每一次对健康的主动投资,都是对抗卒中风险最有力的盾牌。青春充满无限可能,别让卒中成为生命的休止符。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