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华  单位:广西柳钢医疗有限公司医院 心电诊断科  发布时间:2025-06-03
490

在现代医学检查中,心电图是最常见、最基础、最便捷的一项心脏检测手段。它像是一份“心脏电信号的体检报告”,通过记录心脏跳动时产生的电活动,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的运行状态。很多人认为,只有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时才需要做心电图,其实不然。心电图不仅用于诊断疾病,更在很多时候承担着“早期预警”的角色。它能在我们尚未察觉症状前,发现一些潜在的心脏风险。

什么是心电图

心电图是一种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检查方法。心脏跳动并非简单的机械运动,它是由一系列电信号驱动的。这些电信号在心脏的传导系统中有序传递,促使心房与心室协调收缩,推动血液循环。通过在身体表面放置电极,心电图可以记录这些电信号的变化,形成一条条波动曲线。医生根据这些曲线的形状、间隔、频率和节律,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心电图能发现哪些心脏问题

心电图虽然不是万能的,但能识别多种重要的心脏问题,如房颤、早搏、心动过缓或过速等心律失常,这些异常可能增加中风或猝死风险。它还能发现心肌缺血或梗死的迹象,如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是心肌供血不足的信号,提示可能存在冠心病。心室肥大、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也能通过心电图观察到,反映心脏结构或电传导的问题。电解质紊乱和某些药物影响也会在心电图中显现。

早期预警:潜在风险的“无声信号”

安静时心率异常: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为60~100次/分钟。若心率持续低于50或高于110,可能是病理性的异常,需进一步评估。特别是无训练背景的人出现心动过缓,可能提示窦房结功能减退,严重者甚至需要安装起搏器。

异常的T波与ST段:T波代表心肌“充电”过程,ST段则是心肌“休整期”。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ST段轻微抬高或压低,可能说明心肌供氧不足,是冠心病的早期信号。很多中老年人首次检查时并无胸痛,但心电图异常提示已进入“危险区”。

间歇性早搏:偶发的早搏(房性或室性)在健康人中也可见,但频繁早搏可能是心肌受损、结构性心脏病或电解质紊乱的信号,尤其在夜间出现频繁早搏时,更应提高警惕。

QT间期延长:QT间期是指心电图上心室收缩到舒张所需的时间。QT间期延长可能由遗传、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引起,严重者可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或猝死。即使患者暂时无症状,也需密切监测。

伪正常心电图:部分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或高血压病史者,心电图可能暂时正常,但一旦在运动或情绪波动下复查,才显现异常。因此,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或运动负荷试验也十分重要,能捕捉到静息心电图难以识别的问题。

谁需要定期做心电图

很多人认为,只有老年人才需要关注心脏健康。实际上,以下人群更应重视定期心电图检查,包括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史者;有心脏病家族史者,尤其一级亲属中有猝死或冠心病史;经常感到胸闷、心悸、乏力、晕厥的人;长期处于高强度压力、熬夜、焦虑状态的年轻人;服用可能影响心脏电活动的药物(如某些抗抑郁药、抗生素)。定期心电图检查,不仅是“早发现”,更是“防未病”。

如何理解心电图报告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心电图报告上的术语常令人望而生畏。以下是一些常见术语的简要解释:窦性心律代表心脏节律由窦房结正常发出,是健康的基本表现;早搏指心脏过早跳动,需判断频率和类型;房颤是一种不规则、快速的心律异常,显著增加中风风险;ST段压低/抬高提示心肌供血问题,需结合症状判断是否急性冠脉事件;低电压指电波幅度偏低,可能与肥胖、肺气肿或心包积液有关。如果报告结果异常,不要自行下结论,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在当今社会,猝死等突发性心源性事件频发,许多悲剧的背后,其实早已埋下伏笔。如果能够重视日常心电监测,早期识别异常,再配合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医疗干预,很多风险本可以避免。别小看那张波浪起伏的心电图。它记录的是心跳节奏的语言,更是心脏健康的警报信号。每一次体检,每一张心电图,都是我们给心脏做的一次“安全巡检”。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