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茂蓉  单位:平昌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15
2903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出现感冒发热、咽喉疼痛等病症时,往往第一时间就想到服用抗生素药物,觉得其能快速缓解症状并治愈疾病。但事实上,抗生素药物并非能应对所有病症,相反,随意滥用不仅难以有效祛病,还可能给人体健康造成多重损害。

抗生素的作用范围有限

抗生素属于治疗细菌感染的专用药物,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或杀灭细菌。以青霉素为例,它可破坏细菌细胞壁,阻碍其繁殖;红霉素则能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进而遏制细菌生长。但必须强调,抗生素对病毒感染并无疗效,日常感冒多由病毒引发,此时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法改善症状,还会加重身体代谢负担。

抗生素的“局限性”:对病毒感染无能为力

需明确的是,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作用,对病毒感染则没有任何治疗效果。日常多见的感冒、流感等病症,多数由病毒引发,若在此情形下盲目使用抗生素,非但无法清除病毒,还会破坏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状态。人体肠道中存在着众多的有益菌群,在辅助消化、合成维生素及提升免疫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抗生素在灭除有害菌时,也会一并杀灭有益菌群,打破肠道菌群平衡,并诱发腹泻、消化功能紊乱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滥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

1.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滥用抗生素会引发细菌耐药性问题,此为最突出危害。在长期与抗生素接触过程中,细菌会逐步发生基因变异,进而演化出具备抗药能力的“超级细菌”,人体若再度感染此类耐药菌,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将失效,这会显著提升临床治疗的复杂程度。有相关研究表明,全球每年因耐药菌感染致死人数持续攀升,若任由这一趋势发展,未来或将面临无有效药物应对感染的严峻局面。

2.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滥用抗生素会打破人体正常的肠道菌群平衡。肠道中栖息着大量有益菌群,它们在人体的消化吸收、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抗生素在清除有害菌的过程中,往往会波及有益菌,进而引发肠道菌群失衡。这种情况可能诱发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肠道功能紊乱问题,还会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使身体更容易遭受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3.引发不良反应

滥用抗生素还会诱发多种不良反应,影响机体健康状态。各类抗生素的副作用存在差异,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对听力、肾功能造成损伤;喹诺酮类抗生素或对骨骼生长产生不良影响,故儿童与孕妇需规避使用。部分人群使用抗生素后,可能引发过敏症状,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重者或致呼吸困难、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有哪些

1.按医生指导用药:抗生素属处方药,务必在医师指引下服用,不可自行购买使用。医生会依据感染种类、病情程度等因素,科学确定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

2.勿擅自调整用量:在应用抗生素时,要严格依照医嘱所定的剂量用药。不能因症状减轻就自行减少药量,也不能为了尽快康复而擅自增加药量。剂量不够则难彻底杀菌,还易致耐药;剂量过大则会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3.依疗程服药:抗生素应用需遵循特定疗程,务必坚持完整服用,不可中途擅自停药。即便症状已然消退,也应完成全部疗程,以此确保细菌被完全杀灭,防止病情复发及耐药菌出现。

4.不可随意换用抗生素:抗生素发挥疗效需一定周期,往往用药数日后,方能显现出相应的治疗效果。切不可因短期内未见显著疗效,便匆忙换用其他抗生素。频繁替换用药,会导致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形成耐药性。

5.勿将抗生素作“预防剂”:部分人于旅行、手术前等情形,擅自服用抗生素以“防感染”,此做法实不可取。抗生素并不具备预防感染之效,若盲目使用,不仅会提高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还会增大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风险。

总之,抗生素恰似一把“双刃剑”,使用恰当可祛除病痛、恢复健康,使用不当却会损害机体。我们应当理性认识抗生素,严防滥用情况,让其在疾病治疗中尽显效用,有力保障身体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