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在医学领域,超声介入技术正逐渐成为精准医疗的“明星”。它利用超声波实时成像的引导,将穿刺针或导管精准送达病灶,实现微创治疗。与传统手术相比,超声介入无需开刀、体表无疤痕、恢复快,尤其适合高龄、体弱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那么,这项技术究竟能治疗哪些疾病?本文将为您揭晓答案。
肿瘤治疗:从肝癌到乳腺肿瘤的精准打击
超声介入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已覆盖多种实体瘤,尤其适用于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患者。
肝癌:通过超声引导,医生可将射频针或微波针直接插入肿瘤内部,利用高温“烧死”癌细胞。对于早期肝癌,消融治疗可达到与手术切除相似的疗效,且并发症更少。
甲状腺结节:对于良性结节或低危微小癌,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可替代部分手术,保留甲状腺功能,颈部仅留针眼大小创口。
乳腺癌:针对3厘米以下的乳腺良性肿瘤或乳腺原位癌,超声介入消融可精准灭活病灶,避免乳房切除。
转移性淋巴结:对于肺癌、乳腺癌等肿瘤转移至淋巴结的患者,超声介入可通过注药或消融控制病灶,延长生存期。
此外,超声介入还可用于宫颈癌、胰腺癌等肿瘤的局部治疗,如动脉化疗栓塞或药物灌注,减少全身毒副作用。
囊肿治疗:从肝肾囊肿到卵巢囊肿的“抽液+硬化”双管齐下
囊肿是超声介入最常见的适应症之一,通过“抽液+硬化剂注射”可实现高效治疗。
肝囊肿/肾囊肿:在超声引导下,医生将穿刺针刺入囊肿,抽出囊液后注入聚桂醇等硬化剂,使囊肿内壁细胞坏死,避免复发。整个过程仅需10-20分钟,患者随治随走。
卵巢巧克力囊肿: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的囊肿,超声介入可抽吸囊液并注入硬化剂,缓解痛经、不孕等症状,尤其适合有生育需求的女性。
乳腺囊肿:对于3厘米以下的乳腺囊肿,超声介入可精准抽吸囊液,避免传统手术切除对乳房外观的影响。
囊肿治疗的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且复发率低于单纯抽液。数据显示,肝囊肿硬化治疗后复发率可低至5%以下。
积液治疗:从胸腹腔到关节腔的“精准引流”
超声介入在积液治疗中可显著降低盲穿风险,尤其适用于包裹性积液或定位困难的病例。
胸腔积液/心包积液:通过超声引导,医生可精准避开肺组织或心脏,将引流管置入积液腔,快速缓解呼吸困难。对于恶性胸腔积液,还可注入化疗药物或硬化剂控制病情。
关节腔积液: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引发的关节积液,超声介入可精准抽吸积液并注入药物,减轻疼痛和肿胀。
盆腔包裹性积液:妇科手术后或盆腔炎引发的包裹性积液,超声介入可精准定位并引流,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感染风险。
超声介入的“隐藏技能”:不止于肿瘤、囊肿与积液
除了上述疾病,超声介入还可用于:
子宫肌瘤:通过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无创消融肌瘤,保留子宫完整性。
下肢静脉曲张:超声引导下注射硬化剂,闭合曲张静脉,避免传统手术创伤。
前列腺增生:针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超声介入可实施射频消融,缩小前列腺体积,改善排尿困难。
脓肿引流:对于肝脓肿、肾脓肿等感染性疾病,超声介入可精准置管引流,避免切开引流带来的创伤。
超声介入的“安全密码”:实时监测与精准导航
超声介入的核心优势在于“可视化操作”。医生可实时观察穿刺针的路径,避开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将并发症风险降至最低。例如:甲状腺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发生率不足1%。肝囊肿硬化治疗的出血风险低于0.5%。
此外,超声介入无需全身麻醉,患者仅需局部麻醉,术后即可下床活动,尤其适合老年或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
结语:微创时代的“精准利器”
超声介入技术以其精准、微创、高效的特点,正在改写多种疾病的治疗模式。从肿瘤消融到囊肿硬化,从积液引流到血管病变治疗,它为患者提供了更多“不开刀”的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介入的应用范围还将进一步拓展,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