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霖  单位:资中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1
40

艾滋病个案管理以“全人全程”为核心,通过标准化流程与个性化干预,将疾病防控转化为持续的健康守护。从初次建档到长期随访,每个环节紧密衔接,为患者构建起医疗、心理与社会支持的立体网络。

精准建档:健康管理的起点基石

建档是个案管理的首要环节,需实现信息全面性与隐私安全性的统一。患者需提交确证报告单、临床体检资料等核心材料,由个案管理师录入基础信息、流行病学史及初步检查结果。如戒毒人员杨某的档案中,不仅包含HIV确证报告、CD4+T淋巴细胞(159个/mm³)等关键医疗数据,还详细记录了合并乙肝、肺炎的并发症情况。

建档同时需完成风险分层,依据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及并发症情况确定管理级别。所有信息需纳入国家抗病毒治疗系统,实行专人专柜管理,严格落实隐私保护制度。

多维评估与计划制定:个性化守护蓝图

建档后7个工作日内,多学科团队需完成综合评估。医疗维度聚焦肝肾功能、耐药性等指标,为制定HAART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如杨某因合并乙肝,采用TDF+3TC+EFV的联合用药方案;心理与社会维度则关注患者认知与支持系统,如小白家庭因疾病污名化导致的自卑、经济困境等问题,均需纳入评估范畴。

基于评估结果的个性化计划需涵盖三重目标:治疗层面明确服药剂量、检测频次,初治患者前半个月每两周检测血常规与肝肾功能,稳定后改为每三个月一次;心理层面通过知识宣教消解误解,对恐惧日常接触传染的患者进行科普;社会层面链接民政、社区资源,解决患者生活保障问题。

全周期随访:动态守护的核心纽带

随访贯穿管理全程,形成“监测-干预-调整”的闭环。急性期患者需每周两次巡诊,稳定期每季度开展一次面对面随访,对行动不便或异地居住患者,通过视频问诊、电话随访补充跟进,确保沟通不脱节。随访内容包括服药依从性评估、症状监测及实验室复查,每年至少完成一次CD4+细胞与病毒载量检测。对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如杨某初期的头晕症状,需及时记录并优化方案。

随访同时承担健康赋能功能:通过同伴教育、家属培训强化服药依从性,戒毒场所通过警察现场监督服药,使抗病毒有效率保持在95%以上;借助社区活动促进社会融入,小白在社工组织的踏青活动中重建社交自信,家庭互动模式显著改善。随访数据需实时同步至信息系统,为调整管理计划提供依据。

转介衔接:无缝延续的保障机制

转介是避免脱管失访的关键环节。患者跨机构流动时,需出具包含治疗记录、药物余量、过敏史的转诊单,如杨某出所时领取一周药物,信息同步转介至居住地治疗点,接收方需在48小时内反馈对接结果。对特殊群体实行“双向转介”,医疗机构与疾控中心共享随访信息,确保出院患者及时纳入社区管理。针对孕期艾滋病患者,还需建立“医疗-妇幼”跨领域转介通道,同步对接母婴阻断服务,保障胎儿健康。

衔接过程中需重点关注“断药风险”与“心理适应”,对出院、出所患者开展专项教育,告知后续随访流程与求助渠道。社工需提前与接收方对接,如小白家庭搬迁时,同步协调新社区医院承接健康管理服务,保障守护不中断。

从建档时的精准记录到随访中的动态干预,艾滋病个案管理通过标准化流程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将“绝症”转化为可管理的慢性疾病。数据显示,规范管理的患者病毒抑制率超95%,生活质量评分较管理前提升40%,近九成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这种全流程守护不仅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更通过去污名化与资源整合,让患者重归正常生活轨道。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