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代友良  单位: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骨科  发布时间:2025-10-21
481

腰腿疼痛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持续升高。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超过50%的轻劳动者、60%的重劳动者都存在腰痛情况,且35%左右的腰痛是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引起。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的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亿人,其占比可达15.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和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因腰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导致腰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的疾病,其疾病成因较为复杂,具体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即退变和损伤。退变主要受到年龄增长的影响,机体的腰椎间盘水分减少、纤维环韧性下降,因而更易破裂。外力损伤主要是因长期久坐久站、弯腰搬重物、腰部外伤等引起,导致椎间盘损伤加速并诱发突出。除此之外,肥胖、遗传也会有影响。

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常见的症状,其疼痛主要发生在腰部正中或两侧,尤其在久坐、弯腰后会更加严重。随着病情加重,其疼痛可能从腰部沿臀部、大腿放射至小腿、足部,并伴有麻木、发凉等症状。不仅如此,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下肢肌肉无力甚至瘫痪等并发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法和标准

临床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如综合病史、症状表现、体征、影像学检查等。

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主要了解患者疼痛时间、性质、伴随症状等情况,并了解其职业、生活习惯及既往腰部损伤史。

2.体格检查,如腰部检查、神经功能检查、直腿抬高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等。

3.影像学检查,主要为X线、CT和MRI三种。X线可观察患者腰椎形态、椎间隙是否变窄、有无骨质增生等间接征象,帮助排除骨折、肿瘤等其他疾病。CT扫描能够检查病变的具体位置、尺寸、形状以及是否对神经根产生压迫,对骨性结构显示较好。MRI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金标准,可多方位了解患者的椎间盘病变、神经根及脊髓受压情况。

4.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近年来常用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方法,借助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判断神经损伤范围及程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1.下肢放射性疼痛;

2.下肢感觉异常;

3.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健侧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4.腱反射较健侧减弱;

5.肌力下降;

6.腰椎MRI或CT显示椎间盘突出,且压迫神经与症状、体征受累神经相符。

临床在诊断时,若患者符合前5项标准中的3项,并结合第6项影像学证据,即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1.保守治疗。在患者急性发作期,需要保持绝对卧床2-3周,并使用腰托进行固定。合理应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舒筋活血止痛药和营养神经药以促使患者疼痛等不适症状减轻。同时,还可结合外用膏药、针灸、中频脉冲电治疗、红外线局部照射等方法进行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无神经压迫症状、病情较轻,以及全身情况差、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

2.手术治疗。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主要有腰椎间盘摘除术、脊柱内镜-内镜下融合术、腰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等。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为:保守治疗未能取得显著效果,或者在治疗过程中症状反复甚至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疼痛剧烈,无法正常地站立、行走或休息;出现神经功能的损伤,如感觉能力下降、大小便无法控制等;影像学检查显示严重病理变化,伴有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疾病状况突然加重;某些特定的突出类型,如青少年脊柱异常、神经根粘连等。手术治疗需结合患者年龄、职业、整体健康状况及神经功能评估综合判断,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复杂性。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