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涛  单位:达州市大竹县中医院 康复科  发布时间:2025-10-21
155

中风后,许多患者会面临走路拖地、步态异常的困扰。这种看似简单的动作失调,实则源于大脑神经损伤导致的肌肉控制失衡。不过,通过科学的步态矫正训练,结合专业指导与日常细节调整,患者完全可以逐步改善行走模式,重获独立与自信。除患者主动训练外,家庭照护者的科学辅助能大幅提升训练安全性与效果,为您梳理以下实用技巧。

患者核心训练:分阶段改善“抬脚”与“平衡”

1. 早期(卧床/坐位):激活下肢肌肉,打基础

直腿抬高训练:仰卧位,照护者可轻扶患者患侧膝盖下方,辅助稳定腿部,指导患者缓慢抬腿至30°,保持3-5秒后放下,每次10-15组,避免腰部代偿。

踝背屈训练:坐姿,照护者一手固定患者患侧小腿,另一手轻托脚掌,辅助患者缓慢勾起脚尖(若患者无力,可稍用力辅助但不替代主动发力),保持5秒后放松,每次20组。

2. 中期(可站立):强化平衡,减少摇晃

静态平衡训练:照护者站在患者患侧后方,双手轻扶患者腰部或腋下(不紧绷,留一定活动空间),指导患者患侧腿负重、健侧腿微抬,若患者摇晃,及时轻轻扶正,每次保持10-20秒,共10组。

动态平衡训练:患者扶康复栏横向移步时,照护者在患侧侧面跟随,一手护腰、一手护患侧膝盖,当患者迈步时,轻推膝盖辅助控制方向,避免患侧腿拖地,每次10-15步。

3. 后期(可迈步):矫正步态,形成正确习惯

分解步态训练:照护者蹲在患者患侧前方,一手握患侧脚踝、一手扶患侧膝盖,在患者抬步时,轻轻向上提脚踝(帮助脚掌离地),同时辅助膝盖微屈,引导脚缓慢向前落地,确保“先脚掌,后全脚”,每组5-10步。

靠墙步态矫正:患者背部贴墙走时,照护者在患侧后方,一手轻扶患者上臂,提醒其保持背部贴墙,若患侧腿抬得过低,用另一只手轻抬患侧脚踝辅助,每次走10-15米。

家庭照护者辅助关键:3个“要”与2个“不”

1. 辅助3个“要”

要预判风险:训练前检查地面是否防滑、周围有无障碍物,患者穿防滑鞋,避免训练中摔倒。

要观察反应:训练时密切关注患者面色、表情,若出现头晕、心慌或患侧疼痛,立即扶患者坐下休息,不强行继续。

要控制力度:辅助时用“保护性力量”而非“支撑性力量”,比如扶腰时仅轻轻搭手,让患者尽量自主维持平衡,避免过度依赖。

2. 辅助2个“不”

不替代主动发力:例如患者抬腿时,不直接用力将腿抬起,而是辅助稳定,鼓励患者自己发力,否则会削弱训练效果。

不催促进度:每个动作需患者缓慢完成,比如迈步时不催“走快点”,确保患侧腿落地稳定后再迈健侧腿,避免因速度快加重拖拽。

科学训练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初期每日行走时间不超过15分钟,逐步增加至30分钟,避免过度疲劳。步态矫正需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与职业治疗师共同参与,且需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强度,建议每周与康复师沟通,优化训练方案。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