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1对于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肾病患者来说,抽筋是一个常见且令人困扰的问题。据统计,约50%-86%的透析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痉挛,特别是在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这种不适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预示着更严重的电解质紊乱问题。本文将详细分析透析患者抽筋的原因,并提供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一、透析患者抽筋的主要原因1. 电解质紊乱透析患者最常见的抽筋原因是电解质失衡。肾功能衰竭导致体内电解质调节能力下降,特别是低钙、高磷、低镁和低钾等情况都容易引发肌肉痉挛。透析过程中快速清除体内毒素和电解质,可能造成血容量和电解质浓度的剧烈波动,直接刺激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2. 血容量变化透析过程中超滤脱水过快或过多时,血容量迅速减少,导致肌肉组织灌注不足。这种缺血状态会使肌肉细胞代谢异常,乳酸堆积,最终引发疼痛性痉挛。特别是下肢肌肉群,由于距离心脏较远,更容易受到影响。3. 酸碱平衡失调尿毒症患者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透析虽然可以纠正酸中毒,但若纠正过快或过度,反而可能引起"透析后碱中毒",这会改变钙离子的游离状态,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4. 药物因素部分透析患者服用的药物可能增加抽筋风险,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此外,过量使用磷结合剂导致血钙过低也是常见诱因。5. 营养缺乏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蛋白质-能量消耗及多种维生素缺乏问题,其中维生素D不足尤为突出。维生素D缺乏会显著影响钙质的吸收和利用效率,这种代谢紊乱会间接引发肌肉痉挛症状。二、透析质量:健康生活的第一道防线1. 优化透析方案调整干体重评估方法,避免过度超滤。建议每次透析脱水量不超过体重的3%-5%。延长透析时间或增加透析频率(如改为每日短时透析)可减少血容量波动。对于易抽筋患者,可适当降低透析液钠浓度(140-142mmol/L)和温度(35-36℃)。2. 科学管理电解质定期监测血钙、磷、镁、钾水平。建议血钙维持在2.1-2.5mmol/L,血磷1.1-1.8mmol/L。合理使用磷结合剂和活性维生素D制剂。对于低镁患者,可考虑补充镁剂(需监测血镁浓度)。3. 改善营养状态保证充足优质蛋白质摄入(1.2g/kg/d)。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和抗氧化维生素。对于营养不良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4. 适度运动康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律的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和代谢。透析过程中可进行被动肢体活动或肌肉按摩。5. 调整用药方案评估现有用药,必要时调整可能诱发抽筋的药物。对于频繁抽筋患者,可预防性使用奎宁(需严格遵医嘱)。三、抽筋发作时的紧急处理抽筋发作时,患者应立即停止活动,缓慢拉伸抽筋部位。如小腿抽筋,可用手扳住脚趾向身体方向牵拉,同时轻轻按摩肌肉。热敷也有助于缓解痉挛。若抽筋频繁,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可能需要调整透析方案或补充电解质。透析患者抽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通过优化透析方案、精细管理电解质、改善营养状态和科学运动,大多数患者的抽筋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应与透析团队保持密切沟通,定期评估防治效果,及时调整方案。记住,预防胜于治疗,系统的自我管理是减少抽筋发作的关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