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练丽娟  单位: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苹塘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06
21159

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给药方式,但不少人在输液过程中或结束后会遇到手部肿胀的情况。这种突如其来的“小鼓包”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伴随疼痛和不适。那么,输液时手肿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科学处理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一、输液后手肿的常见原因

1. 药物外渗:血管的“意外泄漏”

输液时,药物通过针头进入静脉血管。若针头未完全在血管内(如刺破血管壁),或患者活动导致针头移位,药物就会渗漏到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由于药物通常为高渗溶液(如葡萄糖、氯化钠等),会吸收周围组织的水分,导致局部肿胀。

2. 静脉炎:血管的“炎症反应”

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化疗药、抗生素)时,可能引发静脉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会释放炎症因子,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形成肿胀。

3. 过敏反应:免疫系统的“过度防御”

极少数人对输液中的某些成分(如药物、消毒剂)过敏,可能引发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局部过敏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严重时可能出现水疱。

4. 血流不畅:静脉的“交通堵塞”

输液时若手臂姿势不当(如长时间下垂),或针头堵塞,会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局部,引发肿胀。

二、手肿后的科学处理方法

1. 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护人员

若发现手肿,应第一时间告知护士或医生。他们会评估肿胀原因,必要时重新穿刺或调整输液速度。切勿自行拔针,以免加重损伤或引发感染。

2. 冷敷与热敷的“时机艺术”

冷敷与热敷时机有讲究:若24小时内因药物外渗或静脉炎致手肿,可用裹毛巾的冰袋冷敷15 - 20分钟,每日3 - 4次,能收缩血管、减渗止痛;24小时后若肿胀持续或伴硬结,可用40 - 45℃温水毛巾热敷,但过敏或感染性肿胀禁用。

3. 抬高患肢:利用重力“排水”

将肿胀的手臂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如用枕头垫高),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4. 药物外渗的特殊处理

药物外渗引发手肿有特殊处理办法:可用50%硫酸镁溶液浸湿纱布,敷于肿胀处,每日2 - 3次、每次20分钟,其渗透作用可吸收水分、缓解肿胀;还能将厚约2mm的新鲜土豆片贴于患处,用保鲜膜固定,利用淀粉和生物碱抗炎消肿。

5. 过敏反应的紧急处理

若肿胀伴随瘙痒、红斑、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需立即停药并就医。医生可能给予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或糖皮质激素治疗。

三、预防手肿的实用技巧

1. 选择合适的血管

输液前,护士会评估血管条件。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如手背静脉),避免在关节、瘢痕或炎症部位穿刺。

2. 减少活动,固定针头

输液过程中避免大幅度活动手臂,可用胶布或固定板将针头妥善固定。若需移动,应先关闭输液调节器。

3. 控制输液速度

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情况调整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血管压力增高,增加外渗风险;过慢则可能延长输液时间,增加静脉炎发生率。

4. 观察与沟通

输液期间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若感到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切勿忍耐。

5. 特殊人群的预防

在输液预防手肿方面,针对不同特殊人群需采取针对性措施。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发生静脉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可在输液前提前热敷穿刺部位,以改善血管状态;儿童往往活泼好动且对穿刺存在恐惧心理,容易因肢体活动导致针头移位等问题,可通过准备玩具或播放动画片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从而减少活动幅度;化疗患者输入的药物通常具有较强的刺激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如PICC)进行输液,能有效降低药物外渗的风险。

四、结语

输液后手肿虽常见,但通过科学处理和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生率。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处理、勿自行处理。若对输液过程或肿胀原因有疑问,务必咨询专业医护人员。记住,健康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