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身体里,血管如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负责将血液、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然而,有一种悄无声息的疾病,正像“沉默的杀手”一样,慢慢堵塞这些“高速公路”,这就是动脉硬化闭塞症。
认识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硬化闭塞症即动脉血管内壁有“垃圾”堆积,这些“垃圾”主要是脂肪、胆固醇等,它们形成斑块,让血管壁僵硬、增厚,管腔变窄甚至堵塞。该疾病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更易患病。疾病早期,患者症状多不明显,或仅感腿部发凉、麻木,走路偶有疼痛,休息后缓解,因而易被忽视。
随着病情发展,症状逐渐加重,间歇性跛行愈发严重,行走距离大幅缩短。后期,即使静息时腿部也会疼痛,夜间尤甚,严重影响睡眠。若病情进一步恶化,还可能出现足部溃疡、坏疽,甚至面临截肢风险。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成因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年龄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也会逐渐老化,就像使用多年的水管,内壁会慢慢生锈、变窄。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重要的“帮凶”。长期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让血管更容易出现斑块;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升高,这些多余的脂质就容易在血管壁沉积;缺乏运动,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脂肪消耗减少,也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另外,一些基础疾病也与动脉硬化闭塞症密切相关。比如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
如何发现动脉硬化闭塞症
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都是在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发现。所以,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重要。医生一般会通过一些检查来诊断,比如血管超声,它就像一个“超级摄像头”,可以清晰地看到血管内部的情况,判断血管是否有斑块、狭窄以及狭窄的程度。
还有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这些检查能更准确地显示血管的形态和病变情况,帮助医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疏通”血管的方法
一旦被诊断为动脉硬化闭塞症,就需要及时治疗,“疏通”堵塞的血管。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具体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来选择。
生活方式调整。这是治疗的基础,无论病情轻重,都需要坚持。首先要戒烟限酒。饮食上,要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高糖的食物。同时,要增加运动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为了控制病情的发展,缓解症状。常用的药物有几类,一类是抗血小板药物,比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它们可以防止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还有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血脂,特别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减少血管壁上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手术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血管狭窄或堵塞的程度较高,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直接打通堵塞的血管,恢复血液供应。常见的手术方法有很多种。一种是血管旁路移植术,简单来说,就是在堵塞的血管旁边重新搭建一条“高速公路”,让血液绕过堵塞的部位,顺利到达目的地。另一种是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这是一种微创手术,就像在血管内进行“管道疏通”。医生通过导管将球囊或支架送到堵塞的部位,先利用球囊扩张狭窄的血管,然后放入支架,撑开血管,保持血管通畅。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身体的影响相对较小。
小结
动脉硬化闭塞症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就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我们的血管“高速公路”保持畅通,享受健康的生活。
(柳州工人医院)
何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