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看牙,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钻牙时尖锐的疼痛,这也让不少人对牙科治疗望而却步。实际上,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如今的牙科治疗已经能够在舒适、无痛的状态下进行。
为什么牙科治疗需要麻醉
牙齿及其周围组织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对疼痛极为敏感。无论是简单的补牙、拔牙,还是复杂的种植牙、牙周手术,在治疗过程中,器械对牙齿、牙龈、牙槽骨等组织的操作都可能引发疼痛。对于儿童和患有牙科恐惧症的成年人来说,这种疼痛带来的恐惧会使他们抗拒治疗,导致病情延误;而对于老年人或患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强烈的疼痛刺激可能引发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使用麻醉可以阻断神经传导,暂时使局部失去痛觉,让患者在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治疗,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牙科治疗中常用的麻醉方式
1.局部浸润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是牙科治疗中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它的原理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手术区域的组织内,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局部组织失去痛觉。在进行补牙、洗牙、简单拔牙等小手术时,医生通常会采用这种麻醉方式。例如,在补牙前,医生会将少量麻醉药物注射到患牙周围的牙龈处,几分钟后,患者就会感觉到患牙周围的牙龈和牙齿变得麻木,此时进行治疗,基本不会感受到疼痛。这种麻醉方式操作简单,起效快,对患者的全身影响较小,而且恢复也比较快,一般在治疗结束后1-2小时,麻醉效果就会逐渐消退。
2.阻滞麻醉
阻滞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神经干、丛或神经节附近,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效果。当需要拔除位置较深、牙根复杂的牙齿,或者进行种植牙手术、牙周手术等较为复杂的牙科治疗时,医生会选择阻滞麻醉。比如,在拔除下颌智齿时,由于下颌神经对牙齿的支配范围较大,单纯的局部浸润麻醉效果可能不理想,此时医生会将麻醉药物注射到下颌神经的分支附近,使整个下颌区域包括牙齿、牙龈、嘴唇等都产生麻醉效果。阻滞麻醉的麻醉范围广,效果持久,但操作相对复杂,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而且在麻醉期间,患者可能会感觉半边脸麻木,影响说话和进食,不过不用担心,这些症状在麻醉药效消失后都会恢复正常。
3.笑气吸入镇静
笑气,即一氧化二氮,是一种无色、甜味气体。通过吸入笑气和氧气混合气体,患者可达到放松、舒适状态,适用于儿童牙科治疗、牙科恐惧症患者及简单牙科操作。患者保持清醒,能自主呼吸和交流,但身心放松,对疼痛敏感度降低。笑气起效快,停止后患者意识和身体功能迅速恢复正常,安全性高。
4.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适用于特殊情况,如儿童需一次性治疗多颗牙齿且不配合,严重牙科恐惧症患者,或复杂颌面外科手术等。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进入深度睡眠,失去意识和痛觉,便于医生治疗。需专业麻醉医生操作和监护,治疗前需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以确保安全。治疗后,患者需时间恢复,可能有恶心、头晕等不适,但通常会逐渐缓解。
牙科麻醉安全吗
很多人担心牙科麻醉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其实在正规的口腔医疗机构,牙科麻醉是非常安全的。医生会在麻醉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情况,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剂量。
同时,在麻醉过程中,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安全。而且,现代牙科麻醉药物都具有起效快、代谢快、副作用小的特点,只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
不过,如果患者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或者对麻醉药物过敏,一定要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制定更安全的麻醉方案。
牙科麻醉后的注意事项
接受牙科麻醉后,患者需要注意一些事项。由于麻醉后局部组织仍处于麻木状态,在麻醉药效未完全消退前,要避免食用过热、过冷或坚硬的食物,防止咬伤舌头、嘴唇或烫伤口腔黏膜。同时,不要频繁舔舐伤口或吮吸,以免引起出血。对于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术后需要禁食一段时间,待麻醉完全清醒、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再逐渐进食。如果在麻醉后出现异常的疼痛、肿胀、出血不止等情况,应及时联系医生复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