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颖  单位:三台县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1
726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因素,使得慢性胃炎成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胀、反酸、嗳气……这些反复出现的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若对慢性胃炎放任不管,病情可能逐渐加重,甚至增加胃溃疡、胃出血,乃至胃癌的发病风险。不过,面对这一困扰众多患者的疾病,中医有着独特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慢性胃炎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认识慢性胃炎的危害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服用刺激性药物、胆汁反流等因素引起。初期,患者可能仅在进食后出现轻微的上腹部不适,但随着病情发展,胃痛、胃胀等症状会愈发频繁和严重,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情况。长期的慢性胃炎不仅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患者身体消瘦、免疫力下降,还会使胃黏膜反复受损、修复,增加胃黏膜上皮细胞恶变的几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一旦确诊慢性胃炎,及时治疗刻不容缓。

二、中医对慢性胃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因素密切相关。饮食不规律,过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会损伤脾胃之气,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胃气机不畅;而素体脾胃虚弱,或年老体弱、久病不愈等,会使脾胃功能进一步减弱,无力运化水谷,从而引发一系列胃部不适症状。总之,脾胃功能失调、气机阻滞是慢性胃炎的基本病机。

三、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妙招

(一)中药调理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辨别证型,然后对症下药。常见的证型有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湿热蕴脾型等。

对于肝胃不和型患者,表现为胃脘胀痛,痛连两胁,嗳气、反酸频繁,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治疗以疏肝和胃为主,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白芍、枳壳等药物可疏肝理气,陈皮、香附等能和胃止痛;脾胃虚弱型患者,多有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症状,治疗采用健脾和胃的方法,常用四君子汤、理中汤等方剂,人参、白术、茯苓等药物可健脾益气,温中散寒;湿热蕴脾型患者,胃脘胀满疼痛、口苦口黏、大便黏腻不爽,治疗则以清热化湿为原则,选用三仁汤、连朴饮等,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等药物可宣畅气机、清利湿热。通过中药的整体调理,能够从根本上改善脾胃功能,缓解症状,减少疾病复发。

(二)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疗法之一,对慢性胃炎也有显著疗效。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可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的穴位有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等。中脘穴位于上腹部,是胃的募穴,针刺该穴可直接调理胃气;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作用;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能宽胸理气、和胃降逆;公孙穴通冲脉,与内关穴配合使用,可调理脾胃、行气止痛。此外,还可采用艾灸的方法,选取中脘、神阙等穴位,通过艾条的温热刺激,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增强脾胃阳气,改善虚寒症状。

(三)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胃肠功能,缓解慢性胃炎的症状。患者可自行或由他人帮助进行腹部按摩,双手重叠,以肚脐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腹部,每次10-15分钟,每天1-2次,从而促进胃肠消化,减轻胃胀、胃痛等不适。也可按摩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宜,每个穴位按压3-5分钟,即可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专业的中医推拿师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特定的推拿手法,如揉法、按法、摩法等,作用于腹部及相关经络穴位,调节脾胃功能。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这些妙招,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慢性胃炎患者带来了自然、安全且有效的治疗选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