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佳  单位:资阳市中医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  发布时间:2025-08-06
877

在呼吸重症治疗领域,无创通气技术凭借无需气管插管、操作简便等优势,成为许多患者救治过程中的重要手段。然而,不少人将无创通气视为 “救命神器”,认为它能解决所有呼吸问题。实际上,无创通气并非万能,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多常见误区。只有拨开认知迷雾,了解其真相,才能让这项技术更好地发挥作用。

误区一:无创通气适用于所有呼吸衰竭患者

呼吸衰竭分为多种类型,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无创通气。Ⅰ 型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Ⅱ 型呼吸衰竭则同时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对于轻度至中度的 Ⅰ 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可通过提高吸氧浓度,改善氧合状况。但对于病情严重、呼吸微弱、意识不清的患者,如出现昏迷、心跳呼吸骤停等情况,无创通气无法有效维持气道通畅和通气功能,必须尽快进行气管插管,采用有创机械通气。

此外,存在面部畸形、上呼吸道梗阻、呕吐频繁、大量胸腔积液等情况的患者,也不适合无创通气。因为面部畸形可能导致面罩无法紧密贴合,影响通气效果;上呼吸道梗阻时,无创通气难以解除气道阻塞;频繁呕吐容易引发误吸;大量胸腔积液会限制肺部扩张,削弱无创通气改善呼吸的作用。

误区二:戴上无创呼吸机就万事大吉

一些患者和家属认为,只要佩戴上无创呼吸机,呼吸问题就能自动解决,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无创通气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设备,还与患者的配合度、参数设置密切相关。患者在使用过程中,若不能保持正确的呼吸方式,如呼吸过快、过慢或与呼吸机不同步,会导致人机对抗,降低通气效率,甚至加重呼吸肌疲劳。

同时,呼吸机参数设置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身高、体重、呼吸频率等进行个性化调整。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气压力、呼气压力等参数设置不当,可能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状况。例如,吸气压力过高,患者可能难以耐受;压力过低,则达不到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指标,根据变化及时调整参数,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误区三:无创通气没有副作用

无创通气虽然避免了有创通气带来的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但并非没有副作用。长时间佩戴面罩,可能会导致面部皮肤受压、破损,尤其是鼻梁、颧骨等部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胃肠胀气,这是因为在通气过程中,气体容易进入胃肠道,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此外,无创通气时患者的呼吸模式和气体交换方式改变,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导致睡眠中断、浅睡眠增多等问题。

如果忽视这些副作用,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影响治疗的连续性和效果。例如,皮肤破损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感染;严重的胃肠胀气会干扰呼吸运动,加重呼吸负担。因此,在使用无创通气时,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如选择合适的面罩、定期调整面罩位置、使用减压贴保护皮肤;指导患者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必要时使用胃肠减压等。

误区四:无创通气可以替代其他治疗手段

无创通气只是呼吸重症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不能替代其他治疗措施。对于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在进行无创通气的同时,必须积极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除了无创通气,还需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缓解气道痉挛、减轻炎症反应;对于存在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的患者,要及时进行纠正。

此外,营养支持在呼吸重症治疗中也至关重要。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增加,能量消耗大,营养不良会导致呼吸肌萎缩、免疫力下降,影响病情恢复。只有将无创通气与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多种治疗手段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康复效果。

无创通气在呼吸重症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只有走出认知误区,认清它的适用范围、注意事项和局限性,才能将其优势最大化。无论是医护人员在临床应用中,还是患者及家属在配合治疗时,都需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无创通气,让这项技术真正成为守护呼吸健康的有力武器。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