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天芬  单位: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1
644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呼吸与心内科疾病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健康杀手”,悄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质量。从令人困扰的咳嗽气喘,到揪心的心悸胸痛,这些病症给患者身心带来双重折磨。不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中西医协同护理为改善这一现状带来了曙光,成为呵护呼吸与心脏健康的有力武器。

西医护理:精准监测与治疗支撑

1.病情细致洞察

西医护理对呼吸和心内科疾病患者的病情监测极为细致。在呼吸疾病范畴,医护人员时刻留意患者呼吸频率的细微变化,像哮喘患者在发作前,呼吸频率可能从正常的每分钟12-20次逐渐加快。同时,关注呼吸节律是否规整,有无呼吸深度变浅或深长等异常。一旦发现呼吸困难加重、嘴唇发绀等情况,会立即采取行动。对于心内科患者,心率、血压、心电图是重点监测对象。以心律失常患者为例,护士通过连续的心电监护,捕捉异常的心电波形,为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

2.药物规范应用

在药物治疗方面,西医护理起着把关作用。护士严格遵循医嘱发放药物,并确保患者正确服用。在呼吸疾病治疗中,对于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护士会耐心指导吸入装置的使用方法,比如干粉吸入器,需告知患者吸入时的正确姿势和力度,保证药物精准抵达肺部病变部位。在心内科,使用抗凝血药物时,护士会密切监测患者凝血指标,防止因药物剂量不当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

中医护理:整体调理与特色疗法赋能

1.辨证施护精髓

中医护理秉持整体观念,依据患者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对于咳嗽患者,若伴有黄痰、咽干口燥、舌苔黄腻,中医辨证为痰热郁肺,护理上会建议患者饮用清热化痰的梨汁,饮食避免辛辣温热食物。在心内科,若患者出现心慌、失眠、舌红少苔,辨证为心阴不足,护理措施可能包含食用百合莲子粥等滋阴养心之品。

2.特色疗法助力

中医特色疗法为呼吸与心脏康复添砖加瓦。在呼吸疾病护理中,穴位贴敷应用广泛。在三伏天或三九天,将特制中药膏贴于肺俞、定喘等穴位,借助天时阳气,达到温肺散寒、止咳平喘的效果。在心内科,按摩内关、神门等穴位,可调节心脏气血运行,缓解心悸症状。患者每日自行按摩数次,能起到日常保健作用。

中西医协同:优势互补促康复

1.饮食调理协同

中西医结合的饮食调理为患者提供全面指导。西医强调根据病情控制饮食成分,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保证足够蛋白质摄入以增强呼吸肌力量,同时限制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以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中医则依据辨证给予饮食建议,对于肺气虚的患者,推荐食用黄芪炖鸡等补气食物。两者结合,让患者饮食既能满足营养需求,又能辅助身体机能恢复。

2.康复训练结合

呼吸与心内科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也能中西医协同进行。西医的呼吸康复训练,如呼吸操,通过特定呼吸动作增强呼吸功能。中医的太极拳、五禽戏等运动,动作舒缓,能调节气息,增强心肺耐力。患者在进行西医康复训练基础上,参与中医运动,可更好地促进身体恢复,提升生活质量。

日常护理与预防:守护健康的长效防线

1.生活环境营造

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呼吸与心内科疾病患者至关重要。呼吸疾病患者需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可通过安装空气净化器、加湿器或除湿器调节室内环境,减少过敏原和污染物刺激。心内科患者则需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噪音和情绪剧烈波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2.预防保健举措

预防疾病发生与复发是护理的关键环节。中西医结合预防措施多样,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可有效降低呼吸疾病发病风险。中医的养生方法,如冬季艾灸、夏季三伏贴,能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同时,保持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良好生活习惯,对呼吸与心脏健康的维护具有长远意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