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鸽  单位:株洲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07-22
19

脑出血后,许多患者会出现步态异常,走路时身体向一侧倾斜,患侧腿像圆规一样画圈,这就是典型的“偏瘫步态”。这种异常步态不仅影响行走效率,还可能导致关节挛缩、肌肉劳损等继发问题。下面给大家讲解如何通过科学康复训练纠正这种步态。

为什么会出现画圈步态

脑出血后,大脑运动中心受损会导致患侧肢体肌肉张力异常,大腿前部的四头肌无力,而小腿后部的腓肠肌与大腿的内收肌群过紧。这种肌肉力量的不平衡使得患者无法正常弯曲膝盖和抬起腿部,他们只能通过将骨盆向健康侧倾斜并将患侧腿摆动来完成迈步动作,从而形成一种“画圈”的行走模式。此外,平衡功能障碍和本体感觉的丧失加剧异常步态。

纠正步态的4个核心训练技巧

1.解除肌肉痉挛,重建关节活动度。每日进行1~2次患侧肢体牵伸训练。仰卧位时,用毛巾环绕脚掌缓慢向身体方向牵拉,保持15~30秒以放松小腿肌肉;侧卧位时,在患侧膝部垫软枕,轻柔分离大腿内侧肌群。若踝关节挛缩明显,可佩戴动态踝足矫形器,在行走时辅助维持踝关节中立位,避免足下垂加重画圈动作。

2.强化关键肌群力量。重点训练股四头肌和臀中肌。坐姿下缓慢伸直膝关节再缓慢放下,每组10-15次,每日3组;侧卧位患侧在上,缓慢抬起腿部至与身体形成45°角,锻炼臀中肌以改善骨盆倾斜。进阶训练可借助平衡杠,进行患侧单腿负重练习,逐步提高肢体控制能力。

3.分解步态,重塑行走模式。从分解动作开始重建正常步态。首先练习站立位膝关节屈曲,保持患侧脚跟接触地面,慢慢弯曲膝关节约30°,再伸直;然后练习在平行杠内进行体重转移,双手轻握杠面,交替将体重转移到患侧腿,并体验骨盆稳定的感觉。当基本能力提高后,可以进行步态训练;健侧腿站稳,当患侧腿迈步向前时,有意识地控制关节弯曲,同时避免髋关节过度外展,在早期,家庭成员可以在旁边指导和纠正动作。使用镜子或视频让患者观察自己的步态问题,并主动调整。

4.平衡与协调功能训练。平衡能力是正常步态的基础。从静态平衡训练开始,双脚肩宽分开站立,双手自然下垂,并减少支撑点,每次保持30秒。进阶到动态平衡训练,患侧腿站立,健侧腿缓慢向前、向侧方迈步后收回,或在平衡垫上进行体重转移练习。

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1.康复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因过度疲劳导致动作变形。每次训练前应进行5~10分钟的准备活动,如患肢的被动运动;训练后出现关节肿胀或肌肉酸痛,可以进行冷敷并适当减少训练强度。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或关节不稳定的患者,需要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针对意外伤害调整训练方案。

2.步态的矫正不是一蹴而就,通常需要3~6个月的系统训练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家庭成员应避免过度帮助,鼓励患者在安全范围内独立完成动作,同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支持。当患者能够在平地上稳定行走时,可以逐渐增加上下台阶和跨越障碍等复杂场景的训练,最终实现日常生活中的独立行走。

家庭训练的3个关键提醒

1.姿势监控:家属可通过手机录制患者行走视频,与正常步态对比,重点观察是否存在骨盆过度倾斜、膝关节未屈曲等问题。

2.辅助具使用:当踝关节背伸无力时,应在康复师指导下佩戴踝足矫形器,每日佩戴时间不超过6小时,避免依赖导致肌力衰退。

3.安全防护:训练场地需移除地毯等易滑物品,在墙角安装扶手,患者行走时可手持四脚助行器,但需注意助行器高度应与患者股骨大转子平齐,过高会导致躯干前倾加重。

脑出血后的步态恢复是一个“打破异常习惯、重建正常模式”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与康复团队的共同努力。多数患者通过3~6个月的系统训练,画圈步态会明显改善,甚至恢复接近正常的行走功能。康复没有“捷径”,但科学的方法能让每一步都走得更有效。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