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锴川  单位: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6
2508

“王大爷最近总觉得头晕,明明按时吃了降压药和降糖药,血压血糖却忽高忽低”,在社区医院的诊室里,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平均患有 3.5 种慢性病,同时服用 5 种以上药物的比例超过 40%。但很多人不知道,吃药的时间和顺序错了,不仅药效打折,还可能埋下健康隐患。

降压药:跟着血压 “生物钟” 走

人体血压有个 “晨峰现象”—— 每天凌晨 4-6 点开始上升,8-10 点达到高峰,下午逐渐下降,夜间降至最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年人清晨容易发生心梗、脑梗。

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缬沙坦):建议早上 7 点前服用,能有效抑制晨峰,避免血压波动。

中短效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片):需根据血压高峰调整,比如早晚各一次,具体遵医嘱。

特殊情况:夜间血压高的老年人(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睡前加服一次,需通过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确定。

降糖药:踩准进餐 “时间点”

血糖高低与进食密切相关,降糖药的服用时间必须和进餐节奏 “合拍”。

餐前 30 分钟:磺脲类药物(如格列美脲、格列齐特)需要提前 “激活” 胰岛功能,吃完药再准备饭菜刚好。

餐前 15 分钟或进餐时:非磺脲类促泌剂(如瑞格列奈)起效快,适合餐前即刻服用,避免低血糖。

餐中吃:二甲双胍普通片对胃有刺激,随餐吃能减少恶心、腹泻;α- 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要和第一口饭一起嚼服,才能抑制碳水化合物吸收。

餐后吃:二甲双胍缓释片可在餐后服用,减少胃肠道反应。

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能平稳控制夜间血糖,避免黎明时分血糖升高。

安眠药:给身体 “缓冲时间”

失眠的老年人常犯一个错:躺下睡不着才想起吃安眠药,其实这时已经晚了。

苯二氮䓬类(如艾司唑仑):起效快但作用时间长,建议睡前 30 分钟服用,给药物吸收留时间,避免刚吃完药就起床摔倒。

非苯二氮䓬类(如佐匹克隆):起效更快,睡前 15 分钟吃即可,但需保证能睡够 6-8 小时,避免第二天头晕乏力。

其他常见药:各有 “最佳时段”

他汀类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胆固醇在夜间合成最旺盛,睡前服用能增强疗效,且副作用更小。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治关节炎疼痛):对胃黏膜有刺激,建议餐后 15-30 分钟吃,若有胃溃疡,需和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同服,两者间隔 1 小时。

胃药: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治反流性食管炎)早餐前 30 分钟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餐前 15-30 分钟吃,帮助消化。

钙剂(如碳酸钙):晚餐后 1 小时吃吸收最好,且能减少夜间骨钙流失,但别和铁剂、抗生素同服,间隔 2 小时以上。

多种药同服:顺序和间隔是关键

当需要同时吃多种药时,记住 “先吃主食药,再吃辅助药”,间隔 15-30 分钟:

空腹吃的药先上:如降压药、某些降糖药(需餐前 30 分钟)。

随餐吃的药跟上: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在吃第一口饭时服用。

餐后吃的药收尾:如非甾体抗炎药、胃黏膜保护剂,在餐后 15-30 分钟吃。

特殊情况:铁剂、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需空腹吃,但对胃刺激大,可在餐后 1 小时服用,避免和牛奶、茶同服(影响吸收)。

实用小贴士:这样吃药更安全

画个 “用药时间表”:把药物名称、时间、剂量写在表格上,贴在冰箱上,用不同颜色标注餐前或餐后。

用分药盒提前备好:按早中晚分装,避免漏服、误服,每次拿药时核对标签。

记录身体反应:比如吃降压药后是否头晕,吃降糖药后有无心慌出汗(可能是低血糖),复诊时带给医生参考。

别擅自调药:血压血糖偶尔波动时,先找原因(如没睡好、吃了甜食),不要立即加药或减药。

定期整理药箱:过期药及时处理,每次去医院时带当前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保健品),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调整。

老年人用药就像 “走平衡木”,时间准、顺序对,才能让药效 “1+1>2”,风险 “1+1<2”。家人多一份细心,老人多一份安心,让慢性病管理更安全、更有效。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