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丘素彩  单位: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6-10
448

打针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在医学术语中叫作注射,利用注射器穿过皮肤将药液送入身体。注射治疗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具有药效吸收快和给药量准确等优点。但有很多人对打针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缺乏了解,这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困扰和风险。

一、门诊打针的方式

皮内注射是将药液注入皮肤表皮和真皮中,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测试患者是否对药物过敏,皮内注射的针头和注射器很小,进针角度也小,护士会注入少量药液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在皮下注射中由于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患者会感到轻微疼痛。皮内注射一般在前臂内侧,此处皮肤薄,注射后可直接观察局部反应。皮内注射后皮肤表面出现隆起属于正常现象,多数会在半个小时内消失。

皮下注射是将药液打在皮肤与肌肉之间,这种注射方式的深度更高,角度更大,使用的针头也更大。皮下注射主要在需要快速发挥药效或药物无法口服的情况下使用,一般打在上臂、大腿外侧或腹部。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打在肌肉组织内,常用肌注部位为三角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和股外侧肌等。在静脉注射不适用和注射刺激性药物时会选用这种注射方式,注射方式是在常规消毒后,与注射部位皮肤呈90度快速进针,埋入针头约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回抽无回血后缓推药液。

静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射到静脉中,这种注射方式的药效发挥速度最快,是常见的门诊打针的方法。在药物不宜口服、需要快速发挥药效和注射浓度高、刺激性大的药物时选用静脉注射方法。在静脉注射时,经验丰富的护士可一次完成,但对于新手护士来说,找到合适的血管有着不小的挑战。

二、门诊打针的正确姿势

打针前,护士建议患者坐在椅子上,保持背部挺立、放松肩膀,身体保持稳定,防止因紧张不适出现的身体晃动。患者打针部位的手臂尽量放松,常见的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或臀部肌肉,具体选择哪个部位由医生和护士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在上臂注射中,患者可以将上臂放在桌面上或膝盖上保持肌肉放松,避免用力收缩肌肉,减少疼痛感。如果注射部位选择在臀部,患者可以侧身坐好微微转动身体,暴露出臀部肌肉,注射部位的肌肉保持松弛。在打针过程中患者的身体保持放松,不要因紧张过度用力或晃动身体,这样可以减少疼痛感和不适。护士根据患者的体型和注射部位合理选择注射角度与深度,尽量避免在操作时对注射部位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和刺激。

三、门诊打针的注意事项

患者在注射抗生素类药品时尽量不要空腹,当药效发挥后患者可能会感到恶心和胃部疼痛等不良反应,空腹会加剧患者的不适感。患者在接受注射之前可食用小米粥和鸡蛋等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但不要摄入过多水分,避免在输液过程中频繁起身上厕所,容易造成输液部位的回血和鼓包。患者若注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打针前后都不能摄入酒精,否则会引发双硫仑反应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严重时会造成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护士在打针前要选择合适注射部位,肌肉注射选择臀大肌、三角肌等部位,静脉注射选择手背和足背的静脉,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护士在注射不同药物、使用不同注射方式时,要选择合适的注射角度和深度,合适的角度和深度可以加快药物的吸收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在打针前患者要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防止发生感染。患者在打点滴时可能会感到手痛或出现手部红肿,这主要是因点滴速度过快造成的血管痉挛,护士可以减慢点滴速度,让患者抬起打针的手臂加快局部血液流速,这样可以有效缓解手部的疼痛和肿胀现象。若这种方式无效,护士可使用50%硫酸镁涂抹在患者的红肿部位,不能用湿热毛巾外敷,这样会刺激血管加重红肿现象,也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在儿童接种中家长要做好安抚工作,可以通过讲故事和玩玩具等方式分散孩子注意力,减少孩子的恐惧和紧张情绪。在打针过程中保持儿童身体稳定,避免突然移动造成接种部位损伤。

患者接种或点滴结束后,应在留观区休息30分钟,不要立即离开门诊,少数人可能会在打针后短时间内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和头晕等,此时在留观区可以及时得到医生治疗。在留观期间,患者可适当饮水,不要剧烈运动,留意身体是否有不适。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