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癫痫,俗称“羊角风”“羊癫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我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癫痫发作具有突发性和反复性,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也常让周围人手足无措。掌握科学的现场处理技巧,能在关键时刻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减少伤害。
认识癫痫发作:类型与表现癫痫发作类型多样,不同类型的症状和处理方式存在差异。临床上常见的癫痫发作类型包括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等,其中强直-阵挛发作最为凶险,也是公众最常接触到的类型。
强直-阵挛发作:这是最典型的癫痫大发作形式,患者会突然失去意识,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出现角弓反张(身体向后弯曲如弓状),持续数秒至数十秒;随后进入阵挛期,全身肌肉有节律地抽动,口吐白沫,可能伴有咬舌、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整个发作过程可持续1-5分钟。
失神发作:多见于儿童,发作时患者会突然停止正在进行的动作,眼神呆滞、呼之不应,持续数秒后自行恢复,事后对发作过程无记忆,常被误认为“走神”“发呆”。
肌阵挛发作:表现为身体局部或全身肌肉快速、短暂的电击样收缩,可单次发作,也可连续多次发作,可能导致患者突然跌倒或手中物品掉落。
癫痫发作时:科学处理,守护生命正确摆放体位不要强行按住正在抽搐的患者,以免造成骨折或脱臼。应顺势让患者侧躺或头偏向一侧,这样可以防止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发窒息或肺部感染。如果患者衣领、腰带过紧,可解开领口、松开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错误操作很多人在看到患者发作时,会下意识地采取一些错误措施,这些行为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伤害:禁止强行撬开嘴巴:切勿使用勺子、筷子、手指等硬物强行撬开患者嘴巴或塞入物品,防止损伤牙齿、牙龈,甚至导致窒息。
不要掐人中:掐人中并不能终止癫痫发作,还可能因用力不当造成局部皮肤损伤,分散现场救助精力。
密切观察与记录在患者发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发作表现和持续时间,记录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节点,注意患者抽搐的部位、是否有口吐白沫、咬舌、大小便失禁等情况。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若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或短时间内反复发作,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癫痫发作后:持续照护,促进恢复保持观察与安抚:发作结束后,患者可能会陷入嗜睡、意识模糊或烦躁状态,此时仍需保持侧卧位,继续观察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确保呼吸道畅通。待患者意识逐渐恢复,要用温和的语言安抚情绪,避免过度刺激。协助就医与沟通:如果患者是首次发作,或发作后出现头痛剧烈、呼吸困难、肢体活动障碍等异常症状,应尽快送往医院就诊。前往医院时,向医生详细描述发作过程和表现,提供记录的时间和症状信息,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病因。预防二次伤害:发作后的患者身体较为虚弱,可能存在短暂的意识障碍或平衡能力下降,要防止其因跌倒、碰撞再次受伤。不要让患者立即起身活动,可待其完全清醒、体力恢复后,再在他人搀扶下缓慢起身。日常预防与管理规律治疗与复诊:癫痫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癫痫药物,不得擅自停药、减药或换药,否则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定期到医院复诊,通过脑电图、血液检查等评估治疗效果,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远离咖啡、浓茶等可能诱发癫痫的饮品。安全防护措施:癫痫患者日常活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游泳等危险活动;洗澡时使用防滑垫,避免独自使用盆浴;睡眠时选择低矮床铺,床边加装护栏,防止发作时坠床。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