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霖  单位: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1
211

在我们的潜意识之中,阑尾炎常与“小手术”挂钩。类似的还有胆囊息肉,为了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情绪,有经验的外科医生都会安抚“胆囊息肉,小手术切了就行。”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在医学的严谨范畴内,从不以“大小”来定义手术,而是在于评估其风险高低。站在医生角度,今天我就为大家揭开这简单认知背后,并不简单的医学真相。

为什么它们会被认为是“小手术”

我们之所以对切阑尾和割胆囊手术有这种简单的错觉,是因为现代医学的进步所带来的直观优点让大众自然而然为它们贴上了“小”的标签。首先,作为外科常见的手术,切阑尾和割胆囊手术技术已经历经百年积淀,医生能以非常标准且熟练的操作流程为手术安全保驾护航。其次,现代微创革命,尤其是以腹腔镜为代表的技术,改变了以往创伤大的手术模式。仅通过内窥镜就能在清晰视野下完成精准手术操作,最终不仅使伤口更小、体表疤痕也更加美观。再者,这类手术时间通常较短,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能在1小时内快速完成。并且住院时间仅需2-4天,使患者能迅速回归正常生活,进而强化了其“小事一桩”的直观感受。最后,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可以从根本上解除患者病痛,并且这类手术在医院里非常常见,极高的成功率为患者提供了强大的信心,从而忽视了这背后隐藏的“大”风险。

“小手术”背后的“大乾坤”

以阑尾切除术为例:阑尾切除术常用于急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等治疗,正常情况下它会安分守己地待在我们身体的右下腹,医生可以较为轻易地进行操作;但有时它也会“不按套路出牌”,为医生手术制造困难。如异位阑尾,会溜到肝脏下方、藏入盆腔深处,或隐身于盲肠之后。另外,每一个正在经历阑尾炎的患者都可能遭受穿孔危机,对儿童或老年人群而言尤其凶险。由于这类人群病情进展迅猛且症状不突出,在就诊时就可能已经穿孔。这时,医生不仅要“切除病灶”,还要进行“腹腔抢救”。与死神赛跑,以避免因含有大量细菌的脓液和粪液污染腹腔,从而引发致命性弥漫性腹膜炎和感染性休克。

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为例:该手术是在腹腔镜下进行的胆囊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但这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小手术”。首先,即便微创手术,患者也要在全麻状态下经历最短半小时、最长3-4小时的漫长手术时间。而且麻醉背后并非“睡一觉”如此简单,患者可能经历药物过敏、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潜在风险。麻醉医生需全程关注监护仪上跳动的数据,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其次,解剖时由于胆囊紧邻肝脏,稍有差池就会危及胆囊动脉、肝动脉、门静脉、胆总管等重要管道,引发出血、胆道损伤等相关并发症,这无疑加大了手术风险。再者,若是遇上胆囊急性发炎、化脓甚至坏疽等病变,就会使手术难度直接飙升,正常的解剖层次因炎症而模糊不清,从而使常规操作瞬间变为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这无疑是对医生的巨大考验。

患者应如何正确面对

因此,当我们不幸突遇切阑尾或割胆囊的情况时,首先要充分相信主治医生的专业判断,也切莫轻信“小手术”的简单说辞。然后将这份信任转化为实际行动,与医生共同并肩作战,使我们的身体快速恢复健康。在术前,要与医生进行坦诚沟通,包括告知自己的病史、用药情况等。然后配合医生完成相关检查,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在术后,要严格遵守医嘱,科学康复。即使微创只是体表切口,但体内的创伤依然需要一定时间恢复,通过合理的活动与饮食,才能为身体创造最佳愈合环境。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