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5当普通人打喷嚏、流鼻涕时,可能吃点药多休息几天就能痊愈。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场看似普通的感冒,却可能成为引发严重并发症的“导火索”。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在临床案例中,因感冒未及时科学护理,导致糖尿病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啥糖尿病患者的感冒“不简单” 集体生活环境中,病毒更容易通过接触、空气传播,而高血糖状态会让白细胞(免疫军团)像 “被束缚的警员”,活动能力受限,难以快速清除病毒。此外,监狱内固定的作息和活动范围可能导致患者运动量不足,进一步影响血糖控制。感冒病毒一旦“乘虚而入”,就容易在体内大量繁殖。更糟糕的是,身体在对抗感冒的过程中,会分泌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进一步升高血糖,形成恶性循环。
血糖长期失控,可能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状态等急性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另外,感冒引发的呼吸道感染,还可能让糖尿病患者本就脆弱的心肺功能雪上加霜,增加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的风险,而封闭环境下就医流程相对特殊,更需提前警惕。
这些“危险信号”出现立刻就医 在监狱医院中,若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下症状,需通过监区报告系统第一时间联系医护人员: 持续高烧不退:体温超过38.5℃,且服用退烧药后仍反复发热,这可能意味着感染已经加重,普通的对症治疗无法控制病情。 呼吸困难:感觉胸闷气短,呼吸急促,说话时喘不上气。这可能是肺部感染的信号,严重时会发展为呼吸衰竭。 恶心呕吐:除了感冒症状外,还频繁恶心、呕吐,甚至无法进食进水。这可能是酮症酸中毒的表现,需要立即进行血糖、酮体检测,并接受静脉补液治疗。 血糖异常波动:感冒期间,血糖突然飙升超过16.7mmol/L,或者频繁出现低血糖症状(手抖、心慌、出汗、头晕等)。这说明身体的糖代谢已经紊乱,需要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精神萎靡:出现意识模糊、嗜睡、反应迟钝等症状,这可能是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系统损害,必须尽快就医。
监狱医院场景下的科学护理方案 饮食:对接监狱食堂,定制控糖餐食——
主食管理:告知食堂将精米白面替换为1/3燕麦饭(如早餐搭配全麦馒头),每餐主食量由监狱医院根据患者体重开具食谱,避免过量;
蛋白补充:利用监狱食堂供应的鸡蛋(每日1个)、豆腐(每周2-3次)、清蒸鱼(每周1次),由护士统一分配餐量,确保优质蛋白摄入;
蔬菜搭配:选择菠菜、西兰花等低糖蔬菜(避免土豆、莲藕),由食堂按份供应,两餐之间可申请少量苹果或柚子(需经医护批准);
饮水管理:使用统一水杯,由监区督促每日饮水 1500-2000 毫升,避免集中饮水影响服刑作息。监测:依托监狱医院流程,规范血糖记录—— 感冒期间,血糖就像“调皮的孩子”,容易上蹿下跳。因此,要增加血糖监测的频率,每日由狱医或护士安排 4 次血糖检测(空腹、午餐后、晚餐后、睡前),数据录入监狱医疗管理系统,异常时同步通报监区。如果出现低血糖症状,要立即测量血糖,并及时补充含糖食物,如糖果、果汁等。同时,记录好每次的血糖数值和饮食、运动情况,复诊时提供给医生,便于调整治疗方案。用药:别让“小错误”酿成大问题——
感冒药选择:由狱医开具对乙酰氨基酚或中成药(如银翘解毒片),禁止自行服用含伪麻黄碱的复方药(如某些感冒药含咖啡因,可能影响降糖药效果)。
降糖药管理:胰岛素注射需在护士监督下进行,口服降糖药由监区统一发放,若出现食欲下降,需先报告医护,不得擅自停药。
休息与活动:结合监区作息,调整康复节奏——
睡眠保障:在固定就寝时间(如22:00)基础上,允许白天在监舍内午睡30分钟(需经监区批准),避免影响集体作息。
室内活动:在监舍内进行坐姿拉伸或慢步走(如绕床行走),由同犯监督避免剧烈运动,活动量需与狱医确认。
情绪管理:利用监狱心理支持系统缓解焦虑——
心理疏导:通过监狱心理咨询室预约面谈,或参与集体心理小组(如“健康讲堂”),学习呼吸放松技巧(如每天10分钟正念练习)。
同犯互助:安排同监舍糖尿病患者组成“互助小组”,互相提醒监测血糖、报告症状,形成监督机制。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