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在大众认知里,艾滋病似乎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尤其是对于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女性而言,生育一个健康宝宝仿佛是遥不可及的梦。但随着医学的进步,如今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艾滋妈妈也有很大希望生下健康的孩子。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全攻略。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途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传播,而母婴传播是婴儿感染 HIV 的主要方式。HIV 感染的孕妇在妊娠期间(经胎盘)、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哺乳期间,均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若不进行任何干预,母婴传播的风险可高达 20% - 45% ,但及时接受规范的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服务,这一风险可降至 2% 以下甚至更低水平。
孕期预防措施
1.早筛查早诊断
妇女怀孕后,孕早期(最好在孕12 + 6周前)初次孕产期保健时应进行HIV检测,明确感染状态。因HIV感染有无症状潜伏期,部分孕妇可能感染却不自知,所以及早诊断HIV感染孕妇对预防母婴传播至关重要,多数感染HIV婴幼儿是因母亲未及时察觉感染、未采取干预措施而被感染。同时,建议配偶或性伴一同检测。若女性孕前确诊感染艾滋病,建议先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怀孕,降低母婴传播风险,备孕时要做好孕前优生检查、增补叶酸,科学备孕。
2.规范抗病毒治疗
确诊感染HIV后,相关医疗机构会为孕妇提供免费抗病毒药物。孕妇要按医生建议选合适用药方案,及时、按时服药,这是预防母婴传播成功的关键。用药前需进行CD4 + 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检测及血常规等相关检测,评估感染状况、确定用药方案。用药过程中,每三个月进行1次CD4 + T淋巴细胞计数及相关检测,监测治疗效果。孕晚期需进行1次病毒载量检测,分娩前获得结果,评估母婴传播风险。
分娩时预防措施
1.选择合适分娩方式
HIV 感染并非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孕妇应根据专业医生建议,结合自身情况,如孕晚期病毒载量高低、产检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并确定分娩机构,及时到助产机构待产 。若孕晚期病毒载量过高,可选择择期剖宫产,降低新生儿感染风险 。
2.减少母婴传播操作
分娩时,医生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尽量避免会阴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宫内胎儿头皮监测等可能增加母婴传播风险的损伤性操作,以此保护胎儿 。新生儿出生后,医生会及时用流动的温水清洗,用洗耳球清理鼻腔及口腔粘膜,缩短新生儿接触母亲血液、羊水及分泌物的时间,同时避免损伤新生儿皮肤和黏膜,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 。
产后预防措施
1.婴儿预防用药
婴儿出生后,妇幼保健机构会提供免费的抗病毒药物 。家长要按照专业医生建议,选择合适药物,尽早(6 - 12 小时内)给婴儿服用,进行 HIV 感染预防 。医生会依据母亲孕期感染和规范用药情况,评估儿童感染风险,为儿童选择相应的预防治疗方案并指导用药 。
2.科学喂养指导
医务人员会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家人,就婴儿喂养方式的可接受性、知识和技能、可负担性、可持续性等条件进行综合评估,并给予技术指导 。提倡人工喂养,杜绝混合喂养 。对于不具备人工喂养条件而进行母乳喂养的家庭,喂养期间母亲应坚持抗病毒治疗,以降低婴儿感染风险,且母乳喂养时间最好不超过 6 个月 。
3.婴儿检测与随访
相关医疗机构会在婴儿满1、3、6、9、12、18月龄时进行随访和体格检查,观察有无感染症状。按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婴儿出生后6周和3个月(或其后尽早)需采血做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家长要配合接受随访和检测。若婴儿6周早期诊断检测阳性,需尽早采第二次血样检测;两次不同时间样本检测均为阳性,则报告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阳性。未进行或早期诊断检测阴性的儿童,应在12、18月龄接受HIV抗体筛查及必要补充试验,以明确感染状态、判断预防母婴传播是否成功。
感染HIV的女性不要因疾病放弃当母亲的梦想,积极配合医生、遵循科学预防措施,有很大机会迎来健康宝宝。同时,社会应给予她们更多理解、支持与关爱,消除歧视,让妈妈和宝宝拥有美好未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