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林  单位:​桂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乳甲外科  发布时间:2025-08-26
122

对很多乳腺癌患者来说,手术成功只是抗癌路上的重要一步。术后康复期里,不少人会悄悄担心:“医生,我怎么感觉手术侧的手臂有点沉?”“最近胳膊好像比以前粗了,不会出什么问题吧?” 其实,大家担心的这种情况,很可能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 “隐形困扰”—— 淋巴水肿。它或许不会像医疗纪录片里那样瞬间让手臂肿成 “馒头”,但长期的肿胀、沉重甚至

疼痛,会悄悄影响日常生活。今天,我们就从 “为什么会出现” 到 “该怎么预防”,把淋巴水肿的防控知识讲明白。

先搞懂:为什么乳腺癌术后会遇上淋巴水肿?

我们身体里有一套重要的 “液体循环辅助系统”—— 淋巴系统,它像一张细密的网,分布在全身,负责回收组织间隙里多余的液体(也就是淋巴液),再通过淋巴结过滤后送回血管,维持身体的液体平衡。而乳腺癌手术,尤其是涉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手术,会不可避免地破坏或移除腋下部分淋巴组织,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富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就会在手臂的组织间隙里不断蓄积,慢慢导致手臂肿胀,这就是淋巴水肿的根本原因。

警惕!淋巴水肿是怎么一步步加重的?

淋巴水肿的发展是一个 “连锁反应”,从轻微肿胀到组织变硬,背后藏着 4 个关键步骤,了解这些,能帮我们更早发现异常:

1.  淋巴液蓄积:来自手臂的淋巴液无法顺利通过腋窝这个“枢纽站”回流,于是蓄积在手臂的组织间隙里。这时手臂会出现轻微的肿胀,用手按压可能会留下一个小坑(医学上叫 “可凹性水肿”),松开手后坑会慢慢恢复,这是早期的信号。

2.  高蛋白水肿:蓄积的淋巴液中含有高浓度的蛋白质。这种高渗透压会吸引更多的水分从毛细血管渗出,加剧肿胀。这时手臂不仅变粗,还会感觉沉甸甸的,活动时有点费力。

3.  炎症与纤维化:高蛋白环境会引发慢性炎症反应。久而久之,脂肪和纤维结缔组织开始增生,导致手臂皮肤和组织变硬、纤维化。此时,肿胀就从最初的可凹性水肿(按压有坑)发展为非可凹性的坚实肿胀,这时肿胀已经比较难逆转了。

4.  恶性循环:纤维化会进一步压迫本已稀少的淋巴管,形成恶性循环,使水肿不断加重。一旦走到这一步,不仅手臂外形改变,还可能伴随疼痛、麻木,甚至影响关节活动,严重时还会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

术后 5 大预防要点,守护手臂健康

1.避免患侧手臂过度用力或长时间下垂

术后患侧手臂的淋巴回流本就 “脆弱”,过度用力或长时间下垂会加重它的负担,影响淋巴液的回流。别提重物、避免用患侧手臂长时间做家务;别让患侧手臂长时间下垂,让手臂略高于心脏水平,帮助淋巴液回流;如果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可以用吊带或者托枕来辅助。

2.呵护患侧皮肤:别让它 “受伤”

术后患侧手臂的皮肤会更敏感,一旦出现破损、感染,很容易加重淋巴回流障碍,诱发水肿。日常护理要做到 “三避免、三注意”:避免蚊虫叮咬、避免热水烫洗、避免紧身束缚

注意保湿、注意伤口护理、注意微小损伤。

3.学会 “观察”:出现这些信号,赶紧找医生

如果发现患侧手臂有肿胀、疼痛、皮肤发红或者温度升高的情况,那可千万别不当回事儿,得赶紧去医院找医生看看。早期干预不仅能快速缓解症状,还能避免发展成慢性水肿。

4.管好饮食和体重:不给淋巴 “添负担”

其实过度进补、体重超标,反而会加重淋巴系统的负担,术后饮食要遵循 “清淡、均衡、控体重” 的原则: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多吃 “排水肿、促循环” 的食物;控制体重:术后定期称重,尽量把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内(BMI 在 18.5-23.9 之间)。

5.科学运动 + 专业按摩:帮淋巴 “动起来”

术后 1-2 周,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从简单的动作开始,比如缓慢地活动手腕、屈伸肘关节(别举高过肩);恢复一段时间后,再尝试散步、温和的瑜伽。

康复科医生或专业淋巴水肿治疗师的指导下通过按摩来促进淋巴液的回流,减轻水肿。

结语

淋巴水肿的预防是 “长期任务”,哪怕术后过了 1 年、2 年,也不能掉以轻心。但如果真的出现了水肿,也别害怕 ,只要及时就医,科学治疗,大部分轻度到中度水肿都能得到控制,不会严重影响生活。

温馨提示:本文仅为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专业医师建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