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去医院看病时,以为拿到处方后再取完药就没事了,但此时西药房的药师正在对你的处方进行评估与判断,例如这些药和你正在吃的降糖药会不会发生冲突?这种看似很琐碎的检查,就是西药房在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干预,同时也是守护患者用药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
1.什么是 “不合理处方”?
所谓的处理不合理,就是处方中的用药方案存在着安全隐患或是疗效问题。常见的不合理情况有:
药物不对症。给患者开的药物与自身病情不符,比如给病毒性感冒患者开抗生素,这种情况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时间。
药物剂量跑偏。例如儿童需要的药物按照成人的剂量来开,会加重儿童肝肾功能的损伤。
重复使用药物。如患者在感冒时同时开重了两种相关的退烧药物,使药物叠加的剂量超过了安全上限,会对肝功能造成损伤。
药物打架。例如抗生素头孢类的药物与酒精共同服用后,可能会引发患者心悸和呕吐等反应。
特别注意的是,这些不合理的药物处方的危害会超出你的想象,症状轻则会影响药物的治疗疗效,如使用错抗生素会导致感染迁延不愈;症状严重则会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医院门诊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不高,其中有近三成可能会引发患者的健康风险,同时这些风险会通过规范的干预来进行有效的避免,由此可见西药房的重要性。
2.西药房怎样干预风险?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西药房的干预不是单纯的进行“挑错”,而是通过药师们的专业协作,来对患者用药安全的“最后一环”进行弥补。通常情况下,药师会通过以下这三个步骤来进行“弥补”。
2.1系统筛查和人工细查
目前为止大多数医院的信息系统会自动显示出药物的高温组合,例如“降糖药+利尿剂”等。药师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审核,其中重点关注儿童,老人以及孕妇,甚至是患有慢性疾病的群体,在保证药物准确的同时更要避免发生意外。
2.2 及时沟通,调整方案
如果药师发现药物有问题后,会第一时间和开药方的医生进行联系,说明药物的风险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例如药师发现重复用药的情况,一般都建议保留第一种;如果药物剂量不合适或跑偏,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如体重、年龄以及过往病史来进行合适的调整;如果重复使用药物,会对安全系数更高的药物保留。
2.3 讲清用药的细节和指导
即便医生给患者的开的处方没有任何问题,但在药师对患者发药时也要对患者进行叮嘱,如服用药物的时间,药物的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这些细节可以有效的避免患者因不注意观察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或是引发身体不适。
你可能会有疑问,西药房这样的“拦截”和干预真的有效果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经某医院的数据显示,通过西药房的干预使不合理的处方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其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下降。多亏药师们的及时发现,对其“拦截”和干预,并及时联系开方医生修改,才能使患者的处方药更加安全可靠。
3.患者需要做些什么呢?
如果说药师的干预是第一步,那么患者的配合就是关键了。患者在取药时要主动告知药师目前自己正在吃的药,避免开药重复或是药物“打架”。以及患有的基础病史和过敏史,还有特殊情况,如备孕和哺乳期的女性。另外再拿到药之后也先别着急离开,多问依据药物的相关服用禁忌,药师的解答可以帮助你避开很多隐形的风险。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医生的开方在患者的用药,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健康。西药房的干预就像给患者的用药安全加上了一道防护网,药师通过专业知识来对风险拦截,医生通过调整方案,再加上患者的主动配合,只有这三者合力才能让每一个处方有安全和保障。




